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服务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践中,在“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的经营方针指导下,新余农商银行下村支行以“筛、服、植、清”四部曲奏响支持实体经济“欢乐颂”。既大力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又不断提升了自身经营效益,并成功防范了金融风险。
打好稳步经营“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取得好水,必要拥有好源头。下村支行自升格二级支行以来,严格客户的市场准入,充分做好行业、市场、客户经营的前期调查,主体资格、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首先纳入到第一视野范围,行业标准、前景、客户市场占有率则为第二道标准线,客户的品性、偿债能力是第三套评判标准,客户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则为准入的第四个识别区。在四套标准完全符合的条件下,下村支行将符合客户各项需求的产品逐一列入服务一揽子计划,为深入有效提供服务打下基础。截至2017年6月末,下村支行支持企业38家,贷款余额28570万元,均投向实体企业,占全部贷款的80%。500万元以下贷款突破过半的目标,占比51.8%。充分利用“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和“光伏贷”等产品,大力支持新型农业及中小微企业。
截至6月30日,支持“二通”信贷客户52户,贷款余额13138万元,其中“财园信贷通”22户,贷款余额10150万元,“财政惠农通”27户,贷款余额2975万元,“光伏贷”3户,贷款余额13万元。
打好综合营销“战”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来的珍贵。1982年出生的付小华既有年轻人的闯劲,又具备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他成立的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香菇等有机食品为基点,撬动整个家乡乃至下村镇周边乡镇经济发展。两年前的付小华怀揣着反哺家乡的理想,带着这些年积攒的资金开始在下村镇塘里村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技术到位、机械设备到位,厂房到位,一切都按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然而从未涉及农业的他却未将天气因素和市场效益纳入到计划范围,从而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下村支行充分了解到他的困境后实施了有序对接,为其公司授信500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1000多万元,不仅实现了满满的收益,也让他的家乡人走上了致富路。
下村支行在“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战略定位和布局中,一以贯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客户经营发展良好环境下,为企业插上腾飞的资金融通翅膀;在客户经营进入低谷的时候,不离不弃为搭好渡过难关的“金桥”,不仅为下村工业基地和下村镇周边园区企业做好全方位金融服务,为企业定制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电子渠道、理财、外汇等综合性服务方案,而且把下村镇及周边乡镇居民作为金融服务辐射面,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金融宣传服务。村村通实现域内全覆盖,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金融宣传实施村镇有效对接,不仅在集镇设立宣传点,同时结合“精准四扫”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信贷业务发展延伸到新余城区、高新区、人和、鹄山、欧里等区域,推动业务广覆盖。
截至2017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65211万元,较年初净增1031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5786万元,比年初时点净增2500万元,完成季度任务的128.2%,其中:支农支小贷款新增2600万元。贷款到期收回率和利息收回率均为100%。
打好合作共赢“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客户的事业有效发展,源于对市场的把握,对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认知,源于对资金营运的张力掌控。下村支行不仅有效对接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将对于客户所处行业变化动态、国家政策最新变化、原料成本价格等相关掌握等方面的软信息通过即时通讯手段告知客户,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在信息共享中获取客户的经营情况。同时结合有效的实地贷后检查,进一步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汇总相关客户信息后,将其分为了解分析类、调查跟踪类、重点关注类,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方案,实施有效定位,精准施策,确保资金安全。
打好资产保全“战”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针对历史形成的不良贷款,下村支行实施全员清收,依托客户营销、“精准四扫”,金融宣传等活动,带着名单走乡串户,形成一线人员有效接触,中台人员即时反馈,柜面人员有序对接的,集中整理总结的反应机制,逐步蚕食历史“坏账”。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全体员工的联动下,下村支行不良贷款清收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截至2017年6月30日,新余农商银行下村支行不良贷款余额261.3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73%。2017年累计清收表内不良贷款36.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