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刀阔斧推改革 开拓创新促发展
“供销合作社·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座谈会摘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的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改变。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供销合作社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由此,供销合作社迎来了发展新契机。

    9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机关党委召开“供销合作社·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座谈会,畅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销合作社在综合改革、业务发展、为农服务、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大家深深感受到,五年来系统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初步显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层社改造建设取得新进展,社有企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断紧密,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社会形象持续改善,影响力和认知度显著提升。大家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提振工作信心,以良好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切实发挥好“新网工程”专项资金 对改革的牵引带动作用

   总社财会部  吴孔凡

    五年里,系统认真落实中央精神,砥砺奋进,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了可喜成就。

    这五年,是系统大改革大发展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就总社成立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使其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2015年3月,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是时隔20年再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供销合作社改革文件,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召开的农村座谈会上,又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六项重要任务之一,充分表明中央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寄予厚望。

    这五年,是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投入的关键期。总社党组对优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主动出招,及时研究完善改革方案。中央财政在稳步增加专项资金规模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将资金全部上划至中央本级,注资中国供销集团,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投入至各级社企和优质项目。在资金使用方向上,总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重点聚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方面,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助力。

    这五年,是“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牵引带动作用明显提高的重要时期。五年来,专项资金使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供销e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新的业态得到培育壮大;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规模化服务成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重要途径;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成为全国推广的有效模式;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系统销售总额和利润保持稳步增长,为农服务实力进一步增强;以产权联结的方式将分散的网点打造成上下贯通的“一张网”,上下联合、双线运行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在新的五年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履职尽责,加强监管,严守底线,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综合改革大局。


    五年砥砺奋进 改革筑梦前行

   总社合作指导部  董建萍

    这五年,供销合作事业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从谋划改革试点到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正不断释放着改革带来的内生动力,展现着发展带来的创业活力,扩散着面貌巨变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五年,是供销合作“砥砺奋进,筑梦前行”的五年。

    筑综合改革梦,再启新征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总社成立60年之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这既是对供销合作社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2015年初,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中发〔2015〕11号文件,作出重要指示,开启了综合改革新征程。去年4月,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打造同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汪洋副总理多次深入供销合作社调研,强调要通过综合改革,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国家队”。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如此期望和倚重,是当代供销合作社人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

    筑兴社富农梦,再结新硕果。五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社总数由2012年的1.9万家增加到2016年的2.9万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由2012年的7.7万家增加到2016年的16.9万家;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37.4万家,较2012年增加9.9万家。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实干苦干,在为农服务的实践中提升了自身实力,用3年时间实现了销售总额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利润从300亿元到400亿元的跨越。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县及县以下的供销合作社,2016年销售总额、利润总额占全系统比重分别为72%和61%,比2012年分别提高9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基层社回归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与家庭农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为农务农姓农的特色更鲜明了。

    筑创新发展梦,再添新活力。五年来,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以河北、山东、浙江、广东四个试点省为重点,在打造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农服务大平台、创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社有企业产权业务合作等方面创造了多项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为推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供了“供销社方案”。

    短短五年,在经济数字令人高兴的同时,更为重要和可贵的是,系统干部职工行政化、等靠要的观念日渐消解,有为才有位的认识日益强化;供销合作社与“三农”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民群众对供销合作社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正在重建;供销合作社成为党委、政府抓“三农”工作更加倚重的力量,从政策措施到资金项目的支持不断加大。

    五年的实践昭示我们: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要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国将阔步迈向下一个辉煌五年。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总社党组、理事会的决策部署,用心用力添砖加瓦,当好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五大转变提升供销实力

    总社监察局  刘初明

    过去五年,在总社党组的带领下,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了五大转变:

    ——从危机到机遇的转变。五年前,供销合作社在外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内部“股金风波”的打击下,一度陷于严重的生存危机。五年来,总社党组敏锐抓住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契机,主动改造自我、争取改革任务,带领全系统发奋图强、矢志探索,赢得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信赖拥护。以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为标志,供销合作社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

    ——从改革迷途到改革突破的转变。从过去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又找不到改革的出路,到经历五年的艰辛探索和脚踏实地的改革实践,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托管综合服务,浙江省供销社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河北省葫芦峪市供销合作社的农业整体开发,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的产业扶贫开发等,他们的鲜活经验在各地不断被复制推广,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从边缘化到生力军的转变。从国家取消供销合作社行政权力后的被边缘化,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三农”的新要求,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实现了全系统的涅槃重生。

    ——从信心不足到信心十足的转变。从过去因缺乏行政手段和财政资金而对前途迷茫,到系统干部职工充满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牢牢地树立起了对改革和未来的必胜信心。

    ——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五年来,总社党组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两个责任”落实,深化内部巡视工作,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广泛开展思想教育,使总社的风气转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压力大了,责任心强了,形成了风清气正、抢抓机遇的良好环境。

    过去的五年,令人难以忘怀;未来,供销合作社人定能再创辉煌。


    转型升级谋发展 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

   中国供销集团  景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供销集团党委坚持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抓改革、稳经营、谋转型、强管理、防风险总体思路,业务经营与转型升级同步发展,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同步落实。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20.76亿元,同比增长2.99%;三项费用减少7.01亿元,同比下降9.88%;归属总社所有者权益99.39亿元,同比增长23.86%。

    目前,供销集团主营业务涉及10多个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总社党组关于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的具体要求,集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努力探索改革转型新道路。

    在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传统业务领域,注重深耕细分市场,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农资板块以“中国农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探索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耕、种、管、收、烘、储”综合服务,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棉花板块继续推行“轧花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基本具备了根据市场需要精准配棉能力。再生资源板块整合内部资源,搭建废钢铁、废塑料和产业废弃物回收、配送、利用平台,并针对汽车拆解业务精准发力,市场反应良好。

    在农产品、日用消费品批发流通领域,注重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市场影响力。中农批探索“商铺+电商+配送+加工仓储+金融”五位一体模式,着力解决农产品交易难问题。新合作不断提升农产品经营比重,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积极推进与农村电商平台的融合发展。

    在金融、电商等新兴业务领域,注重统筹协调,依托集团优势促进稳健发展。中合联小额贷款业务稳健发展,余额近10亿元。合作金融孵化业务快速提升,合作金融网点近70家。“供销e家”依托系统布局县域运营中心。

    在全力推进业务转型的同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资本运作方面,中再生成功重组“秦岭水泥”,新合作与海航组建“供销大集”注入“西安民生”。在内部管理方面,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规范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在风险防控方面,立足自身实际,健全防控机制,严防资金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2017年7月,供销集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供销集团党委将紧紧围绕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目标,坚持党建与经营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从坚持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大力提升企业文化实力、支持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7个方面入手,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持续深化。


    固本培元 寻求转型突破

    中华棉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金凯

    五年来,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在总社的领导下,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促进转型发展,克服棉花市场的众多不利因素,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棉花经营量始终稳定在100万吨左右,稳居国内首位;企业所有者权益翻了一番,企业实力和产业影响力明显提升。

    企业经营的持续向好和创新成果的层出不穷来自于转型发展之路的稳健,来自于对爱党敬业的执着追求。五年里,中棉公司不断明确企业定位,始终坚定决心,围绕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推进转型发展。

    产业化——向西推进,巩固资源基地。中棉公司始终坚持以棉花经营为主轴,上下传导、左右联动,为各产业领域和业务环节的转型发展提供源动力。新疆是中棉公司苦心孤诣近20多年的产业桥头堡。近年来,中棉公司通过并购、控股、合作等手段不断丰富棉花收购加工网点,所辖轧花厂超过60个,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2016年,中棉公司通过下辖的10家棉花合作社、29家分社、15个棉花产业化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托管和示范田基地建设超过10万亩,订单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土地流转为渠道,中棉所辖各轧花厂与当地农民逐步建立起“水帮船,船帮水”的血肉联系,同时也规避了传统农业“谷贵饿农,谷贱伤农”的循环往复。

    国际化——向外扩展,掘金“一带一路”。近年来,随着我国棉花产量不断减少,国内高品质棉花供应不足成为常态,各大棉企尤为重视对国际棉花资源的掌控。“谋先则事昌”,中棉公司早在十多年前便对澳大利亚棉花产业进行布局,并与乌兹别克斯坦保持了长期的直接贸易关系。2013以来,中棉公司依托已奠定的坚实基础,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在外棉资源掌控的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中棉公司通过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棉花主产国建立的直购渠道,掌握的“一手资源”占企业外棉经营量比重超过70%。同时,中棉公司充分利用大力开展进口代理、转口贸易,不断扩大进口棉经营规模。现在,中棉公司的年进口棉经营总量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棉经营企业。

    为保证产业化和国家化战略的实施,中棉公司不断深化完善经营体制,确保经营管理符合转型发展需要。自2009年起中棉公司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化解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下,中棉公司不断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和产业延伸能力,经营战术和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和契合。

    中棉公司抓纲带目,固本培元,夯实核心业务;行远自迩,见可而进,寻求转型突破。中棉公司将与广大农民一道,浇灌好棉花这朵花;与纺织客户一道,收获好棉花这朵花!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济南果品研究院 吴茂玉

    对科研院所来说,这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快速发展的五年。

    济南果品研究院按照总社部署,认真落实深化供销合作社科技体制改革要求,2016年6月率先启动综合改革试点,以期获得在系统院所内可以推广的经验。

    以问题为导向,济南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四个体系协同发展,强化“四个意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有序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针对体制机制不灵活问题,济南院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全员聘用和全员考核;针对创新能力不足,以引进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针对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以促进成果转化为重点,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针对管理薄弱,以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为综合改革保驾护航。

    济南院党委严格遵守“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坚持以业绩考评为主,比能力比贡献,考评公正合理,激励目标明确,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和赞誉,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2017年上半年,济南院的技工贸总收入同比增长3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技产业占比从去年的45%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80%,依靠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组建了6个产业新团队,初步形成融合创新的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全面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已有9个课题立项,获得国家经费600余万元;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果品贮藏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获批建设,依托“农产品流通与精深加工众创空间”建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产品技术服务与转化平台;积极开辟国际合作、人才专项等立项渠道,面向“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转化迈出国门,与柬埔寨宏泰集团合作,开展腰果、芒果等热带水果冷链与深加工技术服务;为农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上半年组织全国性会议3次,培训人员达1200余人次。

    济南院党委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高效作为,推动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引领产业发展  提升品牌服务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王庆

    按照总社提出的“协会发展上规模”要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努力加强队伍建设、业务服务建设和基础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和作用,迎接挑战、抢抓机遇,持之以恒、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党中央的指引,总社党组、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茶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依然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茶园面积近4400万亩,茶叶产量为243万吨,国内消费量为182万吨,出口量32.9万吨,出口金额14.8亿美元,多项指标创历史峰值。过去的五年,我国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提质增效明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产业范围不断拓展延伸,产业功能持续提升,这都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新空间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茶叶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系统茶企间的沟通与交流,支持其业务的拓展,支持系统茶叶组织的工作及相关活动的开展,有效带动系统茶产业的发展,帮助社有茶企衔接产销、培育品牌、壮大实力。五年来,社有茶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出击,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浙茶股份、湘茶股份、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茶企有了较大发展,并在全国百强茶企排名中位居前列。

    五年来,茶叶协会主动融入和服务总社发展大局,创新战略思维,完善发展布局,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新动力。协会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切实按照总社部署,积极而持续地投身产业扶贫,积极争取国家部门委托职能,提升产业权威性;不断精深拓展专项服务,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力度,提高国际话语权;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品牌服务,积极发挥社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过去五年,茶叶协会的影响力显著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活力日趋显现,为走好新的长征,打下坚实基础。


    强力领导 推动改革纵深发展

    总社办公厅  陈安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销合作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展露出很多新气象。这些变化,得益于供销合作社抓住了中央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机遇,得益于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契合了现阶段我国对建设现代高效农业迫切的现实需求,得益于系统干部职工的拼劲、干劲。

    基层组织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山东济宁、湖南长沙、青海大通、吉林公主岭等很多供销合作社,一边是展板上以前的破院子、烂房子的照片,一边是新矗立的农资日用品配送中心、综合服务社,基层面貌焕然一新;在河北遵化、浙江温州,很多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的农村能人、有实力的企业老板,都加入到供销合作社,沉闷多年的基层社又有了人气和活力。

    系统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最典型的便是土地托管服务。山东省社最初探索,总社及时发掘推广,现在土地托管服务已拓展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且连续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中国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供销合作社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点创新和突破,都是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贡献。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疆奎屯供销合作社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建设了高标准国际保税物流园;江苏常熟市社抓住消费升级机遇,发展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广东肇庆、河北唐山、辽宁沈阳等地的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电商,社区鲜活农产品直营店与农民合作社无缝对接,农民得到了实惠,供销合作社重塑了形象。

    系统的发展还体现在历史包袱的消化上。自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来,辽宁省社通过打包回购等方式,以不到2%的比例化解银行债务80亿元;贵州省社以2.6%的比例,打包处置22.7亿元债务;广西区社通过化解债务,增加权益16亿元。这使得一些供销合作社职工拖欠多年的社保费交齐了,让被银行查封多年的资产解押了,让一宗宗土地可以重新开发了,让很多下岗多年的职工又有工作了。

    五年来,供销合作社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总社党组的强力领导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这种强力领导体现在主动作为、超前谋划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总社党组就开始大规模调研,摸情况,理思路。这种强力领导体现在讲求方法、高位推动、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上。这几年,仅汪洋副总理就5次调研供销合作社,7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14次在王侠书记呈报的有关材料上作出批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