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由重庆商业投资集团和江苏华西集团共同打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正式开业运营,顺利承接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六大农产品流通骨干节点市场”之一。
作为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肩负着全市“菜篮子”价廉量足的重任,同时还以重庆为基点,辐射整个西部区域。货源来自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重庆各区县及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宁夏、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自治区采购商纷纷前往农贸城采购。
通过承接盘溪蔬菜市场、自主强力招商,农贸城现已汇聚蔬菜、水果、粮食、食用油、干货、副食、肉类、水产、蛋品、冻品等26个类别,仅交易蔬菜商品就有土豆、冬瓜、南瓜、西红柿、山药、大葱等70余种,实现了蔬菜、水果、冷链3大市场全业态运营和“一站式”采购。
保供给 惠“三农”
随着盘溪蔬菜市场彻底关闭暨经营户整体搬迁入驻,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开始承担起“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的社会重任,真正体现作为重庆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社会价值。尤其是2014年8月30日正式开业以来,逐步显现品种丰富、辐射面积广、保供能力强等优势,有力保障全市农产品正常供应和价格平稳。
2016年1月23日,重庆迎来20年来最严重低温雨雪天气。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立即采取保供稳价预案,提前启动与云南、贵州、 海南、四川等省份和潼南、铜梁等市内主产基地的货物组织和调运,储备场内库存,采取“优先入场、优先交易、优先出场”等措施,为便民超市、农贸市场、配送单位等市内需求提供方便,确保市内农产品正常供应,价格总体平稳。低温天气持续期间,每日入场蔬菜交易量均保持在6000吨以上,供应品种较为丰富、批发价格十分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供给,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全市三级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龙头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通过产销对接等形式,积极发挥集约、集聚、集散的优势,扩充农产品来源渠道,保障市场供应,帮助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大户等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推动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科学布局规划,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据了解,农贸城先后与市内的江津区、潼南区、武隆县及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贵州省桐梓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等市外重要农产品产地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授予它们“供渝蔬菜基地”称号,在特色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经农贸城牵线搭桥,市场销售商分别在万州、黔江、彭水、石柱、武隆、秀山、巫溪、奉节、梁平、垫江、丰都11个区县,发展了莲白、辣椒、西红柿、藕、黄秧白、茄子等蔬菜基地种植。
2016年7月,农贸城接到巫山大量白菜滞销信息后,立即组织客商两次深入巫山县建平乡。在实地了解了白菜滞销情况后,随行蔬菜客商黄世春顺利与当地白菜种植户达成协议,将全乡滞销的35吨白菜全部收到农贸城销售,切实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了白菜滞销难题。
此外,农贸城还重点加强了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为重庆市民定制新鲜蔬菜。目前,农贸城已与宁夏、海南、云南3地14个大型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保供框架合作协议,促成了“供渝基地”菜品入渝,丰富了菜品,保障了节日供应。
创商机 谋转型
自市场开业以来,双福国际农贸城在餐饮、物流、就业、金融、信息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拉动效应,聚集了人气、创造了商机,提升了区域商业增加值总量,树立了江津区双福片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的良好形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餐饮方面,市场内全长1公里多的沿河两岸内街门面用于打造餐饮一条街,为外来采购商和入驻经营户解决吃饭问题,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客商用餐需求。于是,市场周边中小型酒楼、餐馆异军突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连市场内部分做蔬菜批发生意的商户也看好市场前景,纷纷跨界向餐饮行业投资。
在物流配送方面,由于重庆各区县及云贵川等外省采购商逐渐增多,物流配送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市场交易量已突破300万吨、交易额达200亿元,配送环节的收益占交易额的5%左右。排除交易额重复计算的可能,这样计算下来,每年的配送需求可产生5亿元的效益。
此外,市场内清洁单位、物流配送企业、经营客户还为江津区提供了近1万个就业岗位。
“重庆经济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是进一步加速发展的强劲东风。转型升级,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双福国际农贸城负责人称,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农贸城建设成为“主业突出、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国内商贸流通主渠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作为重庆唯一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城将适时布局副食品、茶叶、饮品、保健食品、干货食品、餐厨具、酒店用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机械、花卉等业态,实现“一站式”采购总体目标。同时,配套建设仓储、分拣、包装、分拨、物流配送等功能设施,提高市场综合服务能力。抓住发展渝西、川东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契机,有针对性地拓展销售渠道。此外,引进优质水产、冻品等资源,提高市场水产冻品品质;与禽蛋生产基地和禽畜生产、宰杀基地合作,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禽蛋、肉类集中交易和配送中心。
市场还将按照大数据模式,建成集商品交易、数据存储和分析应用、信息发布、溯源追踪、管理经营为一体的市场信息化平台,为整个市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同时,按照B2B模式,探索建设网上双福农贸城,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结合、线上线下交易和物流配送的结合。争取到2020年,网上双福农贸城上线经营户达到4000户、采购商达到1.2万户,年交易金额达15亿元以上,配送服务准点率达到95%以上。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