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才兴社战略为改革提供组织保证


    本报讯  近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吸引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这一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全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从严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顶层设计上,研究提出总社机关机构职能调整建议和合作经济特色干部人事制度意见,从体制机制上对供销合作社干部人事工作和人才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总社机构职能调整建议对总社主要职责进行了补充完善,更加突出重要职责,强化经济组织属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的业务领域职能,减少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行政性职能。总社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合作经济组织特色干部人事制度的意见》,提出通过深化改革,横向上建立机关、企业、事业、社团四个板块间人员流动共享机制,纵向上推动系统上下人力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强化开放办社理念,大力吸引和使用社会人力资源参与供销合作事业。

    配合综合改革推进,总社发挥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系统培训工作与总社步调一致、有序衔接。总社通过积极协调中组部干教局,争取到承办地方分管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地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题研讨班”,一些省社积极跟进,开展对本省分管供销合作社的县(市)长的相关培训,对扩大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全系统就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共举办培训班1000余期,累计培训干部职工61000人次。

    十八大以来,总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每年围绕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组织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板块、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合作金融、农村电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班,同时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的不同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业务培训,共计开展各类业务专题培训班150余期,其中培训系统各级干部共计7500余人次。

    总社自身也加快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使用力度。十八大以来总社共计调训干部124人次、专题研修97人次,定期举办机关干部大讲堂,增加机关全体干部特别是处以下干部的培训机会,累计培训机关干部1300人次。十八大以来,总社先后有22人在机关、企业、事业、社团交流任职,在机关内部有44名干部交流任职;同时拓宽干部选拔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外部人才到总社工作。十八大以来从有关部委、供销合作社系统和地方单位选调15名干部充实机关和直属企业重要岗位;机关招录公务员37名,公开遴选基层公务员8名,接收军转干部8名,改善了干部队伍知识和专业结构。

    在职业教育方面,系统职业院校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市场、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紧密围绕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紧贴行业核心业务和新兴业务的人力资源需求,加大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明显工作成效。近五年,系统职业院校重点打造了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村合作金融、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农产品营销储运、冷链物流技术、茶叶生产经营管理、棉花检验加工等涉农专业,凸显供销合作社行业办学特色,提升了系统职业院校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在培养方式上,各院校深化校企合作,采取联合培养、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并利用培训资源,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民工就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综合服务社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岗位培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全系统就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共举办培训班1000余期,累计培训干部职工61000人次。

  十八大以来,总社共计开展各类业务专题培训班150余期,其中培训系统各级干部共计7500余人次。

  十八大以来,总社共计调训干部124人次、专题研修97人次,定期举办机关干部大讲堂,累计培训机关干部1300人次。

(宗 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