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银行日前对外公告称,该行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收购国开行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中行本次收购费用共计约为9.78亿元人民币。未来,这15家村镇银行将纳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统一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收购意味着中行对村镇银行投资的持续加码,而批量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也将有利于村镇银行进一步发挥其规模效应。业内专家还指出,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将为村镇银行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不过在部分发达地区,村镇银行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的竞争。
再扩村镇银行版图
作为村镇银行最早的一批发起行之一,自2007年起至2011年间,国开行先后共发起设立了15家村镇银行。
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15家村镇银行总资产合计164.64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80.29亿元,受益农户26.22万户。
此次整体转让15家村镇银行股权,国开行控股的有13家,持股比例在30%至75%之间;参股2家,持股比例分别为20%和35%。
出于战略发展定位方面的考虑,国开行决定整体转让15家村镇银行的股权,交易金额约为10.87亿元。
国开行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15家村镇银行时,曾罗列了14项受让方需满足的资格条件,其中就包括15家银行股权必须整体转让、意向受让方截至2016年上半年总资产不少于5万亿元等。最终,符合各项条件的中行以低于挂牌价的9.78亿元完成股权收购。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收购的完成,一方面,意味着国开行对村镇银行业务的完全退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行对村镇银行投资的持续加码。
自2011年起,中行与新加坡淡马锡所属的富登金控合作,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6年末,中行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设立82家村镇银行和77家支行,其中78%在中西部,33%在国家级贫困县。
据悉,在本次股权交割完成后,中行将在确保标的银行业务平稳过渡和持续良好运营的前提下,尽快将其纳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统一管理。
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收购国开行村镇银行符合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长期发展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村镇银行集约管理、规模经营的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巩固在村镇银行领域的行业标杆地位。中行对村镇银行领域未来的其他并购机会持积极开放态度。”
可发挥“批量化”优势
事实上,中行加快布局村镇银行领域,也源于其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村镇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20.6%,流动性比例69.5%,不良贷款率1.8%,拨备覆盖率218.2%,拨贷比3.9%,整体发展质量良好,风险可控。
中银富登数据则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辖存款余额为202.2亿元,较年初增长51.4亿元,同比增幅34%;
全辖贷款余额为185.1亿元,较年初增长32.7亿元,同比增幅21%;
全辖不良率为1.7%,保持在合理水平,拨贷比3.55%,拨备覆盖率209%。
“相比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优势在于其长期扎根于农村,网点和客户数量多,也比较了解客户需求。与之相比,村镇银行的优势在于能够组合金融工具,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集中经营。两者之间能够发挥互补作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一位村镇银行业内人士坦言。
实际上,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是设立村镇银行的一种主流方式。上述人士表示,批量化的优势在于能够集约化管理,且效率更高,并建立起一套农村金融业务标准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摘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