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客户经理,40年的工作生涯中,深深扎根在基层一线;内退后,他两次被返聘回工作岗位,长达8年的时间,他仍满腔真情地对待工作,对自己管理的贷款笔笔尽责。
2015年,他获得“泗水农商银行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截至2016年末,他服务了13个行政村、13000余人,存款日均余额494万元,管理贷款客户145户、金额1378万元,且均为正常贷款,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99.44%,实现利息收入168万元……
他是张宗耀,山东泗水农商银行星村支行客户经理,17岁就走上信贷岗位。风风雨雨的历程中,他不知走过了多少街巷,走访了多少客户。在询问其放贷、收贷技巧时,他笑言:“别怕吃苦,走千家万户,客户就成了朋友;做事别拖泥带水,赶快干;出现不良贷款,绞尽脑汁也要收回来,这是我们客户经理的责任……”
历千辛万苦,走千家万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历经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张宗耀服务客户的脚步从未停止过,40年来,通过了解客户的生活状况、经营项目、人品、习性,掌握了客户的信贷需求,并将服务辖区的客户发展成了朋友、伙计。
贷前调查除了到客户家中考察资产外,还需以“听”为主,让客户介绍自己的情况,然后从别人口中去了解客户,确认其讲述是否真实。张宗耀说:“这里的‘听’是多给客户机会,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客户,穷人不一定没有信誉。”他通过当地村“两委”,以及有威望的人了解客户的家庭、人品、经营情况,通过借款人结交的朋友去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现在,张宗耀服务的客户分散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经商,在他看来,只有将这些客户真正发展为朋友,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困难。同时,也只有真情真意地付出,才能更准、更真、更快地了解到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从而保证每一份贷款的质量。
提前规划,尽早行动
张宗耀是个“急性子”,遇到问题总想尽快去解决。因此,在贷后管理上,他养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每月月底前,拉出下个月到期贷款明细,逐户电话或上门通知客户贷款到期情况,让客户心中有数,为归还贷款早做准备;对按期偿还贷款的客户进行筛选,将他们标记为优质客户,在再次贷款申请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授信办理时限,从而让客户感受到按时还款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张宗耀还很重视培养将客户的履约习惯,提高客户的信用风险意识,对故意拖延、结欠贷款的客户处理也绝不容缓。通过对贷款管理早做规划,张宗耀的每月贷款自动扣收利息完成率达95%,每月25日就能基本完成当月贷款的本金、利息催收工作。
各个击破,消除不良贷款
对待不良贷款,一些客户经理都束手无策,最后导致不良贷款越来越多,最终离岗清收。而张宗耀对付这种问题,用的却是笨方法——“软磨硬泡”。当察觉到存在难以收回的贷款时,他会提前一到两个星期通知借款人及担保人,并通过对担保人讲清利害关系,督促其多方面给借款人施加压力,大部分客户在这个阶段会在亲属、担保人的帮助下偿还贷款本息。对多次催收后仍无效果的客户,张宗耀一般在贷款到期前的20天左右,对借款人、担保人各个催收,并利用晚上的时间,频繁召集借款人、担保人召开座谈会,而且这种催收会议经常开到凌晨。当借款人、担保人决定盘活这份贷款时,第二天一早,他就整理好资料,带着借款人和担保人立即偿还贷款,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
2016年,张宗耀共有2笔贷款逾期,金额共计19万元,他通过寻找担保人、借助借款人的亲戚等方式,不断催收贷款,不让对方有任何可以逃脱的侥幸心理。2017年1月,他终于盘活了这2笔贷款。
即便如此,张宗耀也很少采取法院起诉的方法解决不良贷款。他常说:“‘事不长人长’,经法院判决后,许多案件的处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最终只会让客户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差,再去索要贷款就会难上加难。”
当同事向张宗耀询问工作经验时,他总是耐心回答:“作为一名客户经理,管好自己,才能管理好贷款,洁身自好是最重要的;要摸索出自己的贷款管理方法,勤张口、勤跑腿、多问多听,全面了解客户;对于不良贷款,决不能手软,要当机立断,尽快处理……”
一头银发,一脸微笑,一句承诺,一辈子的责任、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张宗耀跋涉了许多路,始终围绕着村镇服务;吃了很多苦,留给客户的都是甜。返聘8年,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也为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历经风雨,铸就彩虹。他,40年如一日的坚守,未曾有变;他,8年来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对待工作兢兢业业,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