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9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息荟萃


    中国&南非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9月3日拉开帷幕,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作为“金砖五国”,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国家也都是农业大国。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交往中,哪些农产品搭起了合作的桥梁呢?

    近年来,南非的葡萄酒,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人气是越来越高。

    仅2016年,南非对中国的红酒出口额就接近3500万美元,出口量960万升,可以注满5个标准泳池。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合作在近些年来才有所发展,因此,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相较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较小。但由于两国处在不同的半球,其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互补性,双方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础,所以,两国有很大的农产品市场空间可以挖掘。中国主要从南非进口水果,而南非则主要从中国进口加工蔬菜类农产品。

    中国&印度

    你知道中国人有多爱印度的咖喱吗?2016年,光是向中国出口的咖喱所消耗的香料,就占了当年印度香料进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与印度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阶段相似,农产品出口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中国出口印度的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生丝、蔬菜、水果及饮料等,而印度出口中国也以水产品及其制品、棉花、油料作物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2006年起,印度在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出现明显顺差优势,且顺差额逐年递增,到2013年已经达到35.7亿美元。

    印度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占印度农产品总出口的比重一直稳步增长,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占印度农产品总进口的比重维持较平稳的水平。比较来说,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占中国总进口的比例则较低,所以,印度对中国农产品贸易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中国&巴西

    在金砖五国中,中国对巴西的进出口比重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提到巴西农产品,就不得不提到它——咖啡。

    巴西特种咖啡协会(BSCA)相关负责人今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巴西咖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又是第二大大豆生产和出口国、第三大玉米生产国。中国主要从巴西进口大豆、蔗糖、咖啡、肉类和烟草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出口巴西的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2013年,中国成为巴西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巴西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

    巴西农业部在今年年中的时候曾指出,今年上半年巴西出口的农产品中,33%的产品是运往中国的,出口额达到130亿美元,相当于向欧盟出口农产品的两倍,与去年同期巴西运往中国的农产品相比出口额增长幅度达到21%。数据显示,巴西出口到中国数量最大的农产品是大豆。

    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发展局局长塞奈利·帕鲁多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是巴西最重要的农业州。你在马托格罗索州的农场里看到的每10卡车大豆中,至少有3卡车将运往中国。如果要比较农业和商业相似岗位的薪资,你会发现在我们这儿农业更赚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中国&俄罗斯

    “不卖俄罗斯冰淇淋的餐饮店不是好包子铺……”最近,不少中国网友发出了这样的调侃。因为,俄罗斯的“国礼”冰淇淋在中国成了新晋“网红”。

    最近,北京某知名连锁包子铺正式在店内推出了俄罗斯冰淇淋。

    据报道,来到中国拓展市场的俄罗斯冰冷浆果公司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老牌冰淇淋厂商,生产的多款冰淇淋直供克里姆林宫和古姆商场。生产经理说,“我们从当地奶农处收购新鲜牛奶,使用优质奶油,香料也是纯天然的。冰淇淋的配方和供应克里姆林宫的一模一样,让每一个客户都能满意。”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主要以水产品为主,占中国进口俄罗斯农产品总量的98%以上。而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则多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农产品为主,如水果、蔬菜等。

    据中新社报道,俄罗斯远东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果蔬生产周期短,地产果蔬一年内仅有3个月的时间集中上市,全年有30%至35%的果蔬需要进口。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的频繁和黑龙江设施农业的普及,中国果蔬已经实现对俄远东地区的“常态化”供应。黑龙江齐齐哈尔、黑河和牡丹江等地多家果蔬种植合作社都已瞄准了俄罗斯市场,黑龙江凭借对俄经贸的区位优势“华丽转身”,正在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

    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占俄罗斯农产品总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0%左右,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的农产品总进口中比重明显较小,但俄罗斯已是中国农产品最主要的进口市场。另外,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林产品出口国,也是中国原木进口第一大来源地。

    随着贸易互通的增多,我们相信,未来,金砖国家的农业合作将日益紧密,共同助推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李伟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