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锡兰茶行》系列报道(一)
一个在茶叶中重生的国家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开幕式开始前,斯里兰卡的重量级嘉宾聚集在会场最前端,点亮斯里兰卡的传统金鸡油灯。
斯里兰卡首相Ranil Wickremesinghe上台致辞,鼓舞行业人士再创佳绩。

    斯里兰卡,大概是这世上最梦幻的国家了。

    因该国的水滴状外形而被诗化为印度洋的一颗泪珠,国旗上的那头持剑雄狮背后藏着神秘的传说,绚丽夺目的宝石是该国的盛产之物,久负盛名的锡兰红茶更是与中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今年恰逢斯里兰卡红茶诞生150周年,斯里兰卡茶叶局为此于8月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经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推荐,受斯里兰卡茶叶局之邀,派记者作为参与活动的媒体一员,在8月8日—13日跟随媒体组参加了各项茶事活动。

    活动期间,记者已于茶周刊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活动动态;现将此次行程各个考察点的观感分别归类,形成系列报道,名为“锡兰茶行”。从本期陆续刊登,和读者分享。

    扩大宣传,广邀世界媒体

    8月8日,到达科伦坡的第二天,斯里兰卡茶叶局(Sri Lanka Tea Board)主席Rohan Pethiyagoda将参与此次茶叶庆典的记者请到茶叶局总部,进行简要的座谈。参加本次活动的媒体团成员,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白俄罗斯、科威特、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共十余名。

    会上,局长为大家介绍了斯里兰卡茶业的发展情况。从旧时被称为锡兰的英属殖民地,到今天在印度洋盛产世界闻名的红茶的岛国,茶叶功不可没。1880年起,锡兰茶便是这个国家的重要和著名出口产品,并逐渐成为斯里兰卡的支柱经济,至今都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斯茶局这次大力度邀请外国记者,一方面希望广泛地传播庆典活动,将宣传效果做到最大化;另一方面,这些媒体所属国都是锡兰茶的重要进口国和目标市场国,曲线式助推本国茶叶出口贸易,足见斯茶局推广锡兰茶的用心。

    斯里兰卡茶叶局建立于1976年,是斯茶产业顶尖的管理机构,成员基本都是来自政府和私人的产业代表,其中包括种植者、生产者、商人、出口者、茶工等。本次锡兰茶1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就是斯茶局全权主办,可见该组织在行业里所拥有的广泛职能和分量可观的地位。

    首相亲临,全力推宣促产

    8月9日上午,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锡兰茶150周年庆典开幕式,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班达拉纳克会议中心举行。大厅两边侧立着斯里兰卡传统手编鼓,身着沙丽长裙的服务人员穿行于会场,锡兰茶150周年的纪念标志随处可见。这一切,感觉很锡兰。

    入场时发现,已有不少来宾在场内等候。据悉,参与本次庆典的除了斯里兰卡本国的涉茶组织和企业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与茶业相关的组织机构、企业代表。不得不说,本次活动不仅是该国的茶叶庆典,更是一场世界茶人的聚会。

    在会议即将开始前,会场响起了号角,一队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载歌载舞鱼贯而入直至前台,紧随他们身后的是出席活动的重要嘉宾。这样特别的入场方式,给所有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嘉宾入场后,首先点燃斯里兰卡传统的金鸡油灯,随即全场灯光渐暗,由一组男声在舞台上领唱斯里兰卡国歌,标志着锡兰茶150周年庆典正式开始。

    在开幕式上,出现了四位斯里兰卡重量级贵宾。科伦坡茶商联合会主席Anselm  Perera 、斯里兰卡种植部部长Navin  Dissanayake、斯里兰卡首相Ranil  Wickremesinghe和斯里兰卡茶叶局局长Rohan  Pethiyagoda依次上台致辞,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祝贺,和对斯里兰卡茶产业未来的希望。

    最为难得的是首相亲自出席支持庆典,并发表感言鼓舞行业。在政府职能部分,他特别作出承诺:“尽管目前还有一些争议,政府未来将会在进出口、税务、市场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同时还要制定一个适于行业、利于行业的计划,以及有限的监管功能,严格执行法律去保护行业,确保它成为透明且有道德规范的、为大众所认可的行业。”

    “我恳请大家精诚努力,让这个已经发展了150年的行业,在未来蓬勃常青。”当首相讲完这最后一句,会场响起持久的掌声。这其中,有每一个斯里兰卡茶业从业者的认可和决心,对产业的不易发展迎来今日成绩的感动,希望锡兰茶成长得越发骄人的期盼。

    百年历史,交织艰辛与辉煌

    开幕式上,还播放了一组记录斯里兰卡茶叶发展的短片。这里,出现了一个近乎改变斯里兰卡国运的人,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

    从16世纪起,斯里兰卡先后被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统治;到18世纪末,斯里兰卡(那时被称为“锡兰”)又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苏格兰人詹姆斯·泰勒在1852年17岁那年,随家人定居到当地一个名为嘎拉哈小镇的Loolecondera庄园里。1866年,他去印度参观学习如何种茶,次年在自己的庄园里也开辟了一块19英亩的茶园。1869年,时值锈叶病泛滥,摧毁了岛上的其他种植业,能够抵御病害的茶叶抗压兴起。1872年,泰勒在庄园里盖起了一座设备齐全的工厂。1873年,泰勒带着23磅锡兰茶来到伦敦,算是锡兰茶的国际舞台首秀。

    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茶业迅速崛起,很多种植者慕名来庄园向泰勒请教生产种植的知识,茶树逐步取代了岛上的咖啡树;随着各种制造设备的完善和丰富,茶叶成为成熟的商品。1891年,锡兰茶在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卖到每磅36.15斯里兰卡卢比,这价格在当时令人震惊。1892年,泰勒, 锡兰茶的先驱去世了,但他为这个国家留下的财富延续至今。

    紧接着,锡兰茶经历了大飞跃,到1899年时全国茶园40万英亩。20世纪,各种涉茶组织相继成立。1948年,锡兰独立,1972年恢复了僧伽罗语的古名“斯里兰卡”,而“锡兰茶”的名称却沿用下来。1965年,斯里兰卡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1976年,袋泡茶开始成为该国茶叶出口产品。1981年,斯里兰卡采用制茶新方法,先进口茶,经拼配后再出口。1982年,绿茶开始出口,第二年,CTC茶的制作技术被引入该国。茶园曾在1971—1972年国有化,后来于1993年又回归私有化。1998年,立顿茶叶拍卖会关闭,科伦坡拍卖会成为锡兰茶的唯一出售场所。1999年,斯里兰卡茶叶局正式启用金狮logo作为纯正锡兰茶的标志,次年锡兰茶产量突破30万公吨。2008年,锡兰茶出口创收达到1千万美元。2011年,斯里兰卡茶叶为锡兰茶局申请下地理认证,这为锡兰茶的品质保障迈出重要的一步。

    当泰勒种下第一株茶树时,恐怕自己也没料到日后锡兰茶会有这般发展——有特色的口感和过硬的品质,堪称世界茶叶爱好者的常青最爱。今年,借着锡兰茶诞生150周年的标志性里程碑,斯里兰卡茶叶局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不仅是追忆其光荣的历史,更是意在强调锡兰茶在当下和未来持久发光的远大目标。

    国家支持,坚如磐石的后盾

    行走在斯里兰卡的这几日,可以充分感受到茶叶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夸张地说,从茶叶生产、制作、质量检测到出口,每一步都是在国家的严格把控下进行。

    首先体现在受到斯里兰卡茶叶局的监管。在斯茶局内部,有一套评审系统,送来的茶样,从外部的口味品鉴,到内部的成分检测,每一步骤都不会漏掉。这样的标准,监督企业在生产、制作把好第一道关,自我严格规范。

    待产品成型后,还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机构为销售环节服务,即是科伦坡茶叶拍卖中心。通过拍卖市场进行交易,操作规范、价格透明、竞争公平,这就为企业优质产品预备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也为生产者创造了的良性的竞争格局。

    记得在所考察的Hayley茶厂里,起初惊讶于发现我们不是唯一的参观者,因为不少来自欧洲的游客也在其中。和我们一样,茶厂工作人员也带着游客们仔细地参观制作茶叶的每一个车间,并配以对品牌和产品的解释,刺激游人产生兴趣,从而触动购买欲;走出车间,在茶厂旁边的茶屋里,游客可以一边品饮一边挑选喜欢的茶叶,让茶厂实现经济效益的回报。

    近两年,“茶+旅游”在中国茶界是个热词,一些善于创新的业内人士经常组织定向的茶游行活动,努力让茶业在跨界融合中寻觅到一个新增长点;在斯里兰卡,旅游业和茶产业已经融合得浑然天成,无需刻意安排,而是二者早已存在于彼此中。这和斯里兰卡为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时奠定的“茶业基调”,是密不可分的。

    斯里兰卡茶产业在百余年间的突破性发展,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国家的支持。斯里兰卡重视茶业,和该国的赤道岛国地理条件、长期被殖民的历史背景、国家物质资源等一些既定因素相关联,作为该国农业重要支柱的茶业,没有理由不得到关注和助推。于我国而言,茶叶可以普通平凡至百姓饮品,也可以精妙高深至国学文化,无论出于哪一方面,都值得重视和珍视。毕竟,它是土生土长的国货,是中国本土且历史最久的“居民”;而今天,它的脚踪又传播得这样远,很多地方都在营造适于它定居的环境。

    重视,是叫响在口里的标语,更是身体力行的责任。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