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9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风雨四十载 一生供销情
——记山东省寿光市田王供销合作社主任朱建敏
□ 王志高

朱建敏(左)在农资服务部查看农资销售情况。
朱建敏(左二)在田柳南袁社区服务中心。

    人物档案

    朱建敏在供销合作社已经工作了41年。41年间,他让负债高达1400余万元、濒临破产的田王供销合作社逐渐有了生机,不仅抑制了亏损,还实现了利润6.9万元;41年间,他重新树立了供销合作社的新形象,改变了人们“哪破哪是供销社”的固有印象;41年间,他以“四位一体”的运作方式,创建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新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朱建敏的努力下, 田王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内容不断扩充、服务形式不断创新,供销合作社正在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到今年,朱建敏已经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41年。

    在供销合作社,他干过基层营业员、保管员、采购员、门店经理。现在,他已是山东省寿光市田王供销合作社主任。

    对于供销合作社,朱建敏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他总说:“我的父亲自1950年就在供销合作社工作,干了一辈子,我的成长和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基本同步。见证了供销合作社的起起伏伏,对供销合作社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从小事做起

    在供销合作社工作的41年,有很多瞬间都让朱建敏难以忘怀。

    1987年,供销合作社处在计划经济后期阶段。朱建敏的工作是跑计划外和省外物资采购,主要采购紧缺物资。当时,化肥和农药是非常紧缺的物资,供销合作社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那段时间,朱建敏常常为找不到化肥、农药的货源而发愁。有一天,他从朋友的口中得知湖南有一个厂家生产农药,他决定去碰碰运气。当时,他的女儿刚刚出生3天,正是需要人细心呵护的时候。但是,农业生产又急需农药。经过再三考虑,朱建敏还是选择了南下。

    到湖南农药厂与厂长对接后,对方以朱建敏单位不在供货范围内为由,把他排除在外。“不能就这么回去!” 朱建敏知道,自己这次出来责任重大,想想领导的嘱托、农民的需求,再加上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来到湖南,就这么回去他心有不甘。“要想尽办法买到农药,完成任务。” 朱建敏再一次坚定了决心。于是,他就厚着脸皮去找厂长,多沟通、多了解,与厂长谈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厂长批准了供货。历时35天,第一批农药终于拉回来了,解决了农民生产的燃眉之急。从此,朱建敏也和那位农药厂的领导成为了好朋友。

    这些并不是朱建敏工作的全部。那段时间,只要有需要,朱建敏就外出去采购农膜、电视、自行车、缝纫机等紧缺物资。几年的省外采购工作,让他长时间不能和家人团聚,时间长、任务重,但他却毫无怨言。

    1998年10月,朱建敏被任命为田王供销合作社主任。那时的田王供销合作社因经营管理不善、企业瘫痪,负债高达1400余万元,已濒临破产。职工人心不稳、入股社员讨款闹事、企业资不抵债,朱建敏知道真正的挑战来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建敏以狠抓管理为切入点,对企业实行“宜包则包、宜租则租”的灵活策略,通过实施抽本租赁经营的方式,先内后外、最大限度将“死资产”变成了“活资产”。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分期分批逐年兑付社员股金。很多人对此并不买账,朱建敏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到股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并承诺5年内将社员股金全部兑付完毕,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也让股民和群众对供销合作社有了新的认识。

    2000年,在朱建敏的不懈努力下,田王供销合作社逐步有了生机。抑制住了亏损,并实现了利润6.9万元。从此,田王供销合作社的工作终于走上正轨。

    新时代  新要求

    新时代有新的要求,更有新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朱建敏带领田王供销合作社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村服务网点建设上。

    经历过改制的供销合作社,给人们的印象一度是:“哪破哪是供销社”。田王供销合作社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我们原来的经营设施,特别是农村网点,多数是六七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老旧设施,已不适应新环境新形势的要求。”朱建敏深知,为了使职工有一个好的经营环境,更为了重新树立供销合作社新形象,必须行动起来。于是,从 2006 年到2013年,朱建敏带领职工用8年时间,先后筹措资金368万元,新建扩建了7处综合服务超市和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在镇区投资199.2万元,改建集办公、经营为一体的1738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1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服务设施的改善,重新树立了企业形象、增加了收入,也改变了群众对供销合作社的看法。“自从有了供销合作社的便民超市,我们买东西方便多了。这里的东西价格合理还保真,我们都爱来这里逛。”王大爷乐呵呵地向笔者介绍道。

    确实,经过十几年的加强管理、精打细算,田王供销合作社已偿还企业债务1000余万元。丢掉包袱、轻松上阵,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更增添活力。

    供销合作社自身获得了发展,也要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始终做到为农、务农、姓农,这应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不渝坚持的方向。对此,朱建敏也深信不疑。他知道,只有把供销合作社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扎在农民中间,供销合作社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破解“人地矛盾”的困局,朱建敏想到“把不想种地的农民手中的闲置土地流转过来,与村联合建成蔬菜大棚,再反租给想种大棚又缺土地的农民”,这个想法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4年5月,以田王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寿光市浩丰蔬菜合作社为依托,在王高镇西青村建立了浩丰蔬菜标准大棚。一期项目建成蔬菜大棚20个,占地面积达260亩。这些蔬菜大棚按照“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的“四位一体”运作方式,开创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新天地。为此,田王供销合作社也被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授予“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示范点”的荣誉称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王供销合作社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经营设施焕然一新、社区服务更新颖,在群众中的信誉度更高。目前,田王供销合作社拥有经营网点28处,资产总额达800余万元,年销售总额3000余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到目前为止,田王供销合作社先后成立了田王农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田王蔬菜专业合作社及田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个为农服务实体,运作情况良好。2014年,田王供销合作社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全国基层社标杆社”荣誉称号; 2016年4月,山东省社授予田王供销合作社联社“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示范点”的荣誉称号。田王供销合作社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朱建敏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为此,2012年,他被潍坊市人社局和潍坊市联社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41年的工作中,我品尝到了酸甜苦辣。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朱建敏总说,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同时,他也知道,在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仍然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更多综合性的服务提供给农民,帮助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是朱建敏的新目标。为此,他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田王供销合作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