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博)8月26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十八顷镇侯家村村委会的小院里,60多位农牧民坐在小板凳上,一场专门为他们举行的金融教育即将开始,老师是他们的老熟人——中和农信商都营业部信贷员邓彪,主讲的内容是预防金融诈骗和征信基本知识。这场小规模金融教育培训的开始,标志着Visa与中和农信共同发起的普惠金融及教育实施项目第二期正式启动。商都将作为第二期“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继续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手段,为农牧民提供实用的金融知识。
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在活动上说:“中和农信最大的目标并不是放多少款,而是给我们的村民提供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机会,但要想开展好金融扶贫工作,背后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开展金融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金融教育可以帮助百姓掌握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利用先进的金融产品,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普惠金融及教育项目于2016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和库伦旗开始执行,这种可复制、易执行,由当地土生土长的中和农信客户经理进行宣讲的金融教育,农牧民们能接受、听得懂、效果好。截至2017年6月末,项目区又增加了鄂伦春、商都和阿鲁科尔沁,5区共举办金融教育活动50多场,培训农户近6000人,帮助4000多个家庭获取了金融知识。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6年1月18日,中和农信与Visa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通过中和农信在内蒙古自治区试点推广金融教育项目,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共同推进“中国普惠金融教育——金惠工程国际示范区”在中国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简称“大兴安岭扶贫地区”)的建设。
双方计划从2016年起的三年内,通过引进Visa在全球的金融教育项目经验,帮助中和农信不断调整、完善,打造出一套真正适宜在农村推广的金融培训体系,帮助农户提升金融意识、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开阔眼界,从而早日脱贫致富、走向小康。
与此同时,相关金融教育课程的开发工作基本于2016年完成。今年,中和农信根据2016年的试点情况,对课程进行了更新与完善,目前开发出的“金融教育系列课程”,包括“保险知识”“法律诉讼知识”“防范金融风险”“理财知识”“绿色金融”“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移动支付及手机银行知识”“征信知识”8个方面。中和农信员工如果希望对农户进行金融教育培训,首先需要具备授课资质,即学习完所有课程,并在学习结束后通过授课资格考试。
在课程传授上,中和农信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创新有:所有课程的学习与考试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展开,即把课程都录制成为视频形式,将视频和相关课件上传至中和农信的内部沟通与学习平台,员工直接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目前,覆盖试点地区的所有信贷员都获得了授课资格并通过了相关考试。
开展金融教育培训,主要由中和农信分支机构根据当地农户的需求组织。据了解,5个试点分支机构2017年共准备开展110场金融教育培训,直接培训农户预计超过1万人。
除开展面授式的金融教育培训外,中和农信还注重运营移动互联网手段面向农户传播金融知识。为此,中和农信借助其金融服务的微信订阅号——乡信金融,面向农户推送金融知识。目前,乡信金融订阅号关于金融教育的推文频率为每周一篇,包括但不限于保险知识、理财知识、征信知识、防范金融风险等内容。截至6月末,该订阅号拥有粉丝11378 人,已累计发送文章 120 篇。
与城市群体不同,农户对微信的使用主要还是在沟通与聊天,对于订阅号的认知度较低,为增加公众号与农户的互动,项目还创新设计了一些金融知识问答小游戏,鼓励农户在参与金融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参与活动。
截至7月末,中和农信已在全国21个省级区域设立246个分支机构,有全职员工3749人,项目覆盖268个县。当前贷款余额50亿元,有效贷款农户38万多户,30天以上风险贷款率仅为0.9%,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