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9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疆探索“专业仓储+在库公检”制度


    本报讯 温度,20℃±2;湿度,65%±3;不到1分钟,10个参数就测出——在中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乌鲁木齐调剂实验室,棉花质量监测已经实现了“机器化”。

    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的2/3。2014年起,新疆开始探索实施棉花质量“专业仓储+在库公检”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棉花加工企业将皮棉送达专业监管仓库,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组织实施在库重量检验、逐包抽取品质检验样品,并分送各仪器化公检实验室进行仪器化检验。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财政列支。由传统的“眼看手扯”式感官检验到仪器化检验,棉花品级结论更加规范可靠。

    目前,类似这样的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我国已有近百家,配备大容量快速棉纤维检测设备400余台。“入库公检让检验样品造假无处遁形,通过棉花第三方监管、逐包公检,棉花质量真实性增强,倒逼棉农精细化种植,棉花加工厂开始拼质量。”新疆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邓鑫说。

    公证检验数据反过来服务棉花种植业培育良种。“以前种啥全凭经验,现在哪些品种质量好,哪些品种质量不好,都能查到。”棉农闫益生介绍说,去年的棉花质量不错,卖了好价钱,今年的种植规模已经由500亩提高到1000亩。而在棉花加工企业利华棉业公司负责人刘彦明看来,有了公证检验数据,可以及时调整加工流程,避免盲目生产。

    检验升级,每一包棉花都有自己的“身份编号”,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指标一目了然,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都能在中国棉花公证检验平台上输入编号,进行质量查询和对比。

    “过去棉花按批抽检,一批大概250 包,我们只能将一批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棉包与棉包之间质量差距很大,企业挺头疼。现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查询到相应的棉包,进行精细化配棉,生产成本也降了不少。”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少明说。

    在“专业仓储+在库公检”制度的探索过程中,也有企业提出入库公检周期较长等问题。邓鑫表示,纤检部门正在逐一梳理和改进这些问题,“我们正在完善制度,力争对于少数跨地区入库的棉花做到‘人随棉走’。本年度纤检部门基本能够在4天内完成监管棉花的公证检验。”

    (丁怡婷)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