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库存苹果的销售前期、中期基本是盈利的,但后期销售普遍亏损,尤其是库存中低档苹果、混级苹果数量较多的山东沂源、栖霞,山西临猗,陕西礼泉等产区出现严重亏损,特别是没有销售渠道的果农,存到后期的中低档苹果更是低价抛售,苦不堪言。
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三:
1.水果总供应量巨大。水果(包括各类瓜)产量一年比一年多。自2012年至2016年统计,每年净增瓜果1000万吨,2016年已经达到2.8亿吨。全国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苹果、梨、桃、柑橘、猕猴桃、枣、瓜、草莓、葡萄、石榴、樱桃等早已世界产量第一。瓜果总量供大于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我国苹果4388万吨之巨,占世界苹果总量56%,却仅占全国园林水果的24%,仅占全国瓜果总量的15%。物以稀为贵,水果多了价格自然便宜。好在我国人多,市场容量大,目前便宜的苹果还能卖出。
2.苹果总体质量较差。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对我国苹果目前质量状况的高度概括。全国品种品质优良、市场供应长期稳定、质量标准一致、服务至上、诚信经营的品牌苹果,如国内市场里的百果园“东方红”、“秋香”、“华圣”、“DDD”,国际市场里的“佳农”、“德丰”、“小蜜蜂”、“阿尔法”、“广源”等,虽表现优秀,但企业实力不够强大,和巨大的中国苹果产能、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运营总量太少。我国进口10万吨高端、高价的外国优质品牌苹果就是明证。
部分果区土壤的酸化、水的缺乏、全国果园土壤有机质低下等问题改进迟缓,果园、冷库设备、装备滞后等因素制约苹果质量提升。比如相当一部分冷库还是采用苹果装纸箱,入架子库储存,根本保证不了后期苹果的贮藏质量。另外,从现在苹果市场销售表现来看,过早和过晚收购入库的苹果都不适合苹果的后期存放、销售。
3.销售价预期过高。由于2016年秋,全国苹果入库贮存数量相对偏少,相当一部分果农、果商对2017年库存苹果后期行情看好,对库存苹果中后期销售价预期过高。今年5月20日前后,以全国大樱桃开始大量上市、价格突降为标志,库存苹果结束一路稳定销售、价格稳中有升的行情,价格逐步下降,销售速度逐步放缓。与此同步的是,樱桃、瓜类、桃类、香蕉、草莓、库存梨、樱桃西红柿登场,数量可观。特别是赶上印度、印尼两个苹果出口大客户表现异常,市场对我国苹果出口叫停,或基本停滞,再加上新苹果比去年质量、数量提升许多,库存苹果占比很大的中低端苹果根本不受待见。从五月下旬到七月初,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许多冷库因为价格不理想,买的嫌贵,卖的嫌价低,苹果出库数量在扭曲的市场预期下出库数量极少,错失销售机会。越拖后存果越差,价越低,后期不得不卖,造成巨大损失。如本来1.2元/斤小果、三级果、膜袋苹果,拖到最后0.3元/斤处理。亏损之大,可想而知。苹果销售心态、心理与市场预期一旦从众而为,往往都和市场实情相背离。库存苹果少,就自认为苹果后市肯定挣钱,结果事与愿违。
(摘自中国果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