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重庆市巫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王翼翰
整理:本报记者 高瑞霞
近年来,重庆市巫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和“1+3”农业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巫山县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旅游强县”“中国脆李之乡”“中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等殊荣,同时打造和培育了“巫山脆李”“巫山庙党”“巫山柑橘”“巫山白山羊”等一批农产品品牌。
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为巫山县供销合作社推进综合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那就是如何才能把这些优势的资源转化为竞争力。在这样的思考下,巫山县社主动出击,把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线上宣传、打造和销售“巫山汇”农产品作为工作突破口,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销售融合、线上销售带动线下销售的发展模式。
在实际运作中,县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以社有企业为依托,以推进贫困村“网上村庄”项目为抓手,不断建设和完善县、乡、村电商服务网络。同时,借助电商进村工作,县社还完成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巫山汇”农产品体验店、曲尺农产品冷冻库等建设。此外,县社还与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拓宽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物流通道,解决了农产品上行难题,也为全县精准脱贫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电子商务对于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一项新业务,需要投入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调研、指导,解决了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将贫困村农村电商建设重任交由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综合改革和电商进村工作,为供销合作社推动电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基础。
电商工作想要顺利地开展,必须有一个上通下达的网络。因此,县社一直把电商网点的规划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县社配合县政府制定了《巫山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巫山县农村电商扶贫实施方案》等,为开展电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县社还组建了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了曲尺基层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实现了全县所有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
网点全覆盖只是电商建设的第一步,如何让各个网点发挥效用,如何利用网点真正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才是关键所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商服务机制。县社采取了封闭运行与开放运行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与“淘实惠”公司合作,建成“淘实惠”县域自生态电商平台,将贫困村电商网点委托“淘实惠”公司封闭运行和管理,并在其网站平台开设贫困村农产品专区、本地商家批发专区,宣传和销售贫困村农副产品;另一方面,支持社有企业巫山县农惠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淘宝、天猫、京东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对接,开辟“巫山汇”农产品专区、巫山农产品特色馆,为各村级网点提供产品展示、销售平台,助推农产品上行。
为了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得远、卖得好、卖到好价钱,县社以“基地+合作社+公司”模式开发出“巫山汇”系列农产品,并实行基地生产、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供货渠道、统一售后服务、统一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等方式,确保“巫山汇”农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县社依托农惠源公司,建成了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大力宣传“巫山汇”农产品系列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脱贫攻坚以来,巫山县结合地理优势,将“巫山脆李”定位为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致富的“1+3”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主导之一,进行重点打造。曲尺乡是脆李的主产地,为了让当地的农户凭借脆李实现脱贫,县社积极参与和承办县政府组织的各类农产品推介会,分别参加了2015年重庆、2016年北京、2017年上海的“李行天下”推荐(品鉴)会,宣传“巫山汇”脆李品牌。同时,利用7月7日“全国第十六次李杏学术交流会暨第四次全国优质李评鉴会”在巫山召开的契机,县社邀请了市内外30余家水果经销商到巫山参加采果节和产品销售洽谈会。借助“巫山脆李”的品牌优势,带动了“巫山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农产品电商不好做,难点在于农产品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为此,县社牵头制定了“巫山汇”农产品企业标准,协助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打假和维权行动,确保电商农产品的口碑和销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巫山汇”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直接带动了脆李、魔芋、洋芋等产业的发展。
重庆多山,很多优质的农产品都产自深山。为了让山里的农产品顺利入城,县社积极与当地的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优化物流方式,降低了物流成本,从而确保了定点、定时、定线、统一配送农产品。此外,为确保“巫山脆李”的销售,县社还与顺丰达成战略合作,在江北机场开展了“巫山脆李、一路顺风”活动,为“巫山脆李”开辟绿色通道,并在运输价格上给予最大的优惠。目前,仅曲尺乡基层社每天脆李的发货量已超过2000件。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各个电商网点能够正常运营,县社通过组建“创客公社”,组织电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电商从业人员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同时,邀请专家开展了3期培训,为电商从业人员创造交流和抱团发展的机会。近年来,县社还加大了农村电子商务网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今年6月,县社共组织120个贫困村电商从业人员进行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从业技巧,让乡村网点真正发挥了作用。
接下来,县社将按照查缺补漏、弥补“短板”的思路,积极探索适应贫困山区农村特点的农产品货源组织方式,引导基层社、村级电商网点直接与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对接,建立稳定的货源生产、供应渠道,确保上线产品的可持续性。同时,发挥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不断完善收购、仓储、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探索适应贫困山区的物流运输方式。县社还将加强与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的合作,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新通路,缓解贫困山区农产品上线销售难题,确保山区贫困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