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楼下池塘里的荷,垂涎许久了。近日空闲也有雅兴,即有了一睹芳颜的冲动。
池塘就在家对面隔一条小路的区政府院内,家里的厨房和南面的居室正好面向政府大院,视野很开阔。
大院里常年有两处景:一处是着装整齐晨练的老人。每天6点准时开始,先是八段锦,后是太极拳,不论寒暑,雷打不动;另一处则是春日池塘边的芍药和夏日的荷,一个雍容、一个清丽。每天在厨房里走动,必是要看上几眼的。
远观是画,近观是景。移步下楼,穿庭过院,走近平日眼里的画中。在景中穿行,想必此刻自己也入了高楼里他人眼里的画,感觉甚是美妙。
池水不是很清澈,但见鱼儿闻风而动纷至沓来。因来得匆忙,未记得携带美食,恐辜负了鱼儿的美意,因而未作久留。池塘边的杨柳依依,随风摇曳,似珠帘掩映着曲径通幽。此刻,若一位如黛玉般曼妙的女子款款走来,手捧书卷、倚水而立,想是更能合情应景。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荷的赞誉都是极高的。北宋诗人周敦颐笔下的《爱莲说》描述的最为贴切,流传最为广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诗人把荷的品性盛赞到了极致,想来也未有不妥。梅、兰、竹、菊因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荷花不仅兼而有之,更添了些仙气与唯美。晨雾里、细雨中,若隐若现的荷花,俨然是神话故事里仙女的粉面,顾盼生辉、撩人心弦。
不管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华贵,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秀美,都道出了人们对荷的无比钟爱之情。南方盛产荷,汉乐府民歌《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正是描述了荷丰收时的喜悦。北方的荷大多被赋予了观赏性。曾去过河北省保定市的白洋淀、承德市的避暑山庄以及北京的颐和园观赏过荷花,美得不可方物,令人流连忘返。白洋淀的荷花更是作为保定的一处特色景观,每年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观赏。
荷花也称为“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且与“廉”字谐音,又被赋予廉洁的象征。许多机关事业单位的池塘里大多种植了荷花,大概是出于自警的意思吧。
眼前的荷,近在咫尺。虽触手可及,却不敢有半点轻浮之意。轻轻地靠近,闻一下荷的清香,便已觉得是奢侈和享受了。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城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