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8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脱贫不返贫 创新帮扶改变命运
湖北监利县尚源供销合作社树起扶贫攻坚一面旗
□ 刘阳华

    湖北省监利县尚源供销合作社位于尺八镇林塘村,是一家以水稻集中育秧为平台,集日用生活品、农资供应和稻谷烘干储存、蔬菜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基层社。

    近年来,尚源供销合作社人全心全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不只为完成脱贫任务,更为了改变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命运。为此,他们找准帮扶点,创新帮扶模式,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树起一面旗帜。

    分类施策 靶向帮扶

    胡福安是尺八镇毛河村三组的村民,他和儿子两人过去住在一间20平方米不到的危房里,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长期靠低保和捡野菜为生。2016年尚源社花6万多元,给他盖了一栋两间120多平方米的平房,而且还添置日常家具等,又安排他儿子到建筑工程队打工,每月收入近2000元,从此告别了捡野菜为生的日子,胡福安逢人就高兴地说:“我终于有新房子住啦!”

    为扎实做好扶贫工作,尚源社成立精准扶贫专班,建立帮扶贫困户信息网络,分类制定了产业帮扶、技能帮扶、种植帮扶、就业帮扶和公益性帮扶等“五大方案”。该社扶贫服务内容惠及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需求,为贫困户提供货真价低的农药、化肥、种子,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为贫困户提供耕整、收割、植保等优惠服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80个,重点帮扶深度贫困户50户,解决住房、就学、就医等困难。2016年,该社已投入500万元资金,其中产业帮扶50万、技能帮扶220万元、种植帮扶200万元、就业帮扶30万元,其帮扶范围覆盖周边三洲、柘木、桥市三个乡镇3000多贫困户。

    创新模式 联动帮扶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尚源社创建了“基层社+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1+10+100”延伸战略和“五个一”工程建设,建立服务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

    “1+10+100”延伸战略就是1个公司带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100个行政村,将原来服务的2个乡镇范围,延伸到尺八、三洲、柘木、桥市、白螺5个乡镇,全程服务农作物面积6.5万亩,服务农户3000户,以期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效果。

    “五个一”工程建设则是:一个村一个合作社,一个村一个种植模式,一个村一个品种,一村一个服务网点,一个合作社扶持一个贫困户脱贫,通过合作社进行产业对接,落实帮扶责任。战略的实施和工程的推进,全面带动了当地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为贫困户按期脱贫提供了保障。

    激发动力 "造血"帮扶

    如何让贫困户获得生存技能,使他们能主动脱贫,且不再返贫?这是尚源社扶贫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尚源社依托自建基地,探索出了一条贫困户“先打工学技能,再创业发展生产”的“造血”帮扶模式。通过技能帮扶,让贫困户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农技、农机或其它岗位的培训,确保每个培训对象能够单独作业;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帮扶,让贫困户拥有一项稳定的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让贫困户拥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对不愿意种地而想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该社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对不能种地的又不愿“失”地的贫困户,该社实行土地入股经营,即农户以农田作为股金,该社以农机、农资、农技入股,所产生的收益农户得利51%,合作社得利49%。

    尺八镇周祠村张其凤家全家5口人,是全村有名的建档特困户。2016年,尚源社出资4万元帮助建猪舍,鼓励其养猪,10头猪带来年收入2万元;对其13亩稻田进行全程打包免费服务,带来年收入1.3万元;安排张其凤的儿子到合作社上班,年收入3.6万元。一年下来,张其凤一家年收入达到6.9万元。今年2月,张其凤到银行取款,余额显示为48402元。面对这一数字,她兴奋不已地说:“我活了60岁,这才有了像样的存款!感谢尚源供销合作社让我告别了贫困,改变了命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