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们在一家快递企业作业现场看到,在宽敞的工作平台上,分拣机器人与工人配合默契,穿梭在仓库中,快速而高效地分拣着包裹。它们忙碌地扫码、称重、分拣作业,每小时可以完成1.8万件,效率比人工提升了70%。
分拣机器人是快递的智慧物流仓储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来,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为代表的快递巨头已经在广东、浙江等地设立了多个智慧物流仓库,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执行拣货任务。为菜鸟网络提供机器人的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迪表示,快仓的机器人数量增长迅猛,智能快仓方案较为成熟。他表示,相信快仓携手菜鸟网络团队,足以轻松应对“双11”等物流高峰的冲击。
为了适应电商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快递物流业苦练内功,以提升速度、降低成本。2012年起,中国主要快递物流企业开通了对80多个城市、近4000条快递线路的“次日达”和“1-3日达”服务。同时,“延时赔付”“按时派件”“上门退货”等精细化物流服务也与消费者见了面。
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智能设备是现代快递物流企业提升效率的重要依托。除了分拣机器人之外,无人机是中国物流业寄希望大幅提升速度、降低成本的另一“利器”。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或自备设备,控制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可以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在大量应用智慧科技、提升硬件的同时,快递物流业致力于打造新型物流软件平台。比如,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行业”建设,依托海量物流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优化其车辆和货物匹配算法,提升货车司机与货主匹配的效率和精准度,让供需双方的需求对接更加无缝高效。
快递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2015年,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和《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先后下发实施,明确提出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融入并衔接综合交通体系,扩展服务网络惠及范围,保障寄递渠道安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
(柯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