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静悄悄”的闹市


    编者按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任务为供销合作社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城乡流通领域的“元老”,近年来,供销合作社顺应流通业加速变革的大势,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以销带产。全系统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大力推动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以龙头企业带动网络资源整合。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迅速发展的当下,供销合作社更是奋起直追,依托线下优势发展农村电商,将线下的实体网点优势转化为现代流通市场的竞争优势,让分散的生产和需求突破时空的界限,实现供需高效对接。

    无论是在集散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在产地建设农产品收集市场和仓储设施,还是在城市社区建设生鲜超市等零售终端,在山区积极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促进农产品上行,供销合作社系统流通体系的完善,使流通不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更是借助其对生产、消费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潜在和现实需求,实现供需双赢。从本期起,《砥砺奋进的五年》将重点展示系统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流通主体,看看各地供销合作社如何做好流通这篇大文章。

 

    这是一个特殊的蔬菜交易市场,偏居乡村,规模不大,但是远近闻名,不仅是周边菜农的“钱袋子”,还是福建省建瓯市蔬菜交易价格的风向标。

    位于建瓯市徐墩镇富头村这个老牌蔬菜交易市场,有着与常规批发市场截然不同的场景和氛围,每天来此采购的新老客商络绎不绝,而供货方只有一家。

    在这里,只看到市场外大小货运车却看不到客商进场询价交易,只看到菜农卸货称重却看不到报价兜售,只看到蔬菜集中分拣却看不到摆摊设点。

    这里交易异常活跃,却没有批发市场特有的喧闹嘈杂,一切交易都在井然有序甚至是安静的环境中完成。

    “这就是组织化的力量。”市场唯一的供货商也是市场的管理方——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吴木婢一语道破玄机。

    合作起来办市场

    富头村位于建瓯市西部10公里处,前后与桂美村、富墩村两个行政村紧连,总人口7600人,耕地面积9940亩,种植蔬菜面积8600余亩,水果6300余亩,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历来是蔬果等农产品交易的集散村。

    “近些年,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频繁上演,小而散的农户在应对大市场面前力量十分渺小。我们富头村和周边几个村的农民,多年来除了面对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因素影响,还要在露天环境交易,日晒雨淋蔬果品质下降,优质蔬果不能优质价位,这都影响着农民增收致富。” 吴木婢告诉记者,2007年他牵头成立建瓯市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后,建立了6600平方米的蔬果综合交易市场和500立方米保鲜冷库,希望能帮助社员及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

    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是以富头村和相邻乡村从事蔬菜、果品生产、流通的农民为主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组建而成的。社员以股金入社,实现利益联结,按蔬果交易量和股金比例来分配利润,以股金比例承担有限责任。合作社主打“富头”品牌,致力于发展无公害蔬果生产。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后,对蔬果进行分级、简单加工和统一包装,从而提高蔬果的质量和档次。

    目前,入场交易的有茄子、线豆、花菜、青椒、苦瓜、四季豆、食用玉米、柑桔等20多个品种,上市高峰期日交易量达32万斤。2016年交易量1.5万吨,交易金额3836万元,社员增收420万元。合作社交易市场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当地及周边农民蔬果交易环境,极大方便了农民,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组织起来搞管理

    富头蔬菜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高效的管理,而助推高效的正是农民的组织化。

    “从市场建立开始,我们就搞竞标,增加效益。通过竞标,我们市场的果蔬平均价每斤要高出当地市场收购价一到两毛钱,有的品种要高出三到五毛钱。” 吴木婢告诉记者,竞标这种形式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除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方式,市场着手做好了四个文章。一是稳定客商,大力引进社会客商到合作社参加农产品竞标,每天都有固定收购客商,上市高峰期有 20个客商长期坐点收购;二是货款兑现,竞标收购客商必须在蔬菜装车前把货款交清才能上车,货款及时兑现,农户放心;三是销售预约,村民必须在当天上午11点前把第二天要销售的各种蔬菜数量、品种登记清楚,否则合作社不予登记收购;四是竞价收购,由合作社牵头,每天12点后组织上门客商竞价收购,参考当时市场收购价确定竞标基价。

    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自实行蔬菜竞标以来,始终把信誉放在第一位,合作社组织3-5人的管理人员把好质量关。每年初,合作社都要举行一次3个行政村的干部、村民代表讨论蔬菜的质量标准,根据会议的决定订出收购标准,形成制度,村民根据收购标准种植和交易,客商放心,村民满意。同时投资25万元,建立500立方米冷藏库,方便客商储存。由于在信誉上、质量上有保证,到交易市场的客商相对多,多数长期坐点收购,附近村农户蔬菜、水果全部进入市场销售,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卖难问题。

    在蔬菜交易市场的带动下,富头村周边3个村的9000多亩土地实现流转,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避免耕地抛荒;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经营和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应。短短几年里,富头村的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建瓯蔬菜的重要集散中心,带动邻近5个乡镇的果蔬销售,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扩大和配套产业的形成,有力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建一社、兴一业、活一片、富一方,这是富头蔬菜交易市场十年历程真实写照,也是未来的方向。

    编 后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是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着力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集约化和专业化体现了家庭经营层次的转变方向,组织化和社会化体现了统一经营层次的转变方向,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及其交易市场正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实践中的鲜活样本,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有效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