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来自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和韩国庆熙大学孔子学院的26名学生纷纷化身“茶农”,到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共赴一场清新的仲夏“茶之约”。
“采茶讲究一叶一芽,要用指尖将嫩茶尖儿摘下。”德国小伙Jakob Dzeik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边穿梭在满山碧绿的茶园田埂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一片片娇嫩的绿芽。尽管头顶酷日,汗如雨下,但丝毫不减采撷热情。
“虽然在韩国也有机会品尝中国茶,但是并不了解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韩国小伙权炫优笑着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采茶体验。
走下茶园田埂,留学生们又观看了炒茶表演,鲜嫩的绿芽在200℃的高温下翻腾。大家都跃跃欲试,纷纷伸手去触摸茶叶的温度,凑上前感受茶的清香。
虽然是第一次亲身体验雅致的中国传统茶道礼仪,韩国姑娘李所妍却学得有模有样。“我们都十分仰慕中国的茶文化,这次能够切身前来体会,非常开心,没想到中国的茶品竟然分绿茶、红茶、黑茶、黄茶……冲泡方式也特别讲究,中国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李所妍表示,在韩国也能喝到中国绿茶,而且中国的“小茶包”在韩国很畅销,中国茶品牌正越来越国际化。
“在德国,啤酒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饮品,而是生活本身;现在到了中国,在亲身经历采茶、炒茶、泡茶、品茶等过程后,我觉得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仅仅是饮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来自德国的Christopher Tatge,闭上双眼细细品起茶来。
“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海外新生代,体验采茶、制茶流程,以传统茶文化礼仪为依托,切身感受中国文化。”汉诺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蔡琳认为,外国友人对茶文化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是助推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的新动力。
(王潇婧 傅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