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三地金融机构的服务定位提出全新挑战。“立足首都、面向津冀、融通城乡、服务客户”,这是北京农商银行在新挑战、新机遇下确立的战略定位。
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农商银行从六大方面有序推动。8月3日,在银监会召开例行记者发布会上,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白晓东详细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出台《对接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行动计划》,同时修订和完善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深化合作,积极创新。北京银监局引领辖内银行业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三地城乡客户提供便利。
2014、2015年,北京农商银行与天津农商银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涉农金融、资金信贷、支付结算、电子银行、投资银行、本外币等领域加强对接。
2016年,北京农商银行与天津农商银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家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依托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创新推出“农银通”卡,该卡在三家金融机构的6000余家网点,万余台ATM均可受理。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农商银行已发行“农银通”卡34.68万张。
该卡具有普通金融IC卡刷卡消费取现、代收代缴各类日常生活服务费用以及金融理财等基础金融功能,还免除持卡人开卡、换卡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免除持卡人在京津冀金融机构内柜台跨行存款、取款、转账手续费;免除持卡人在京津冀金融机构内ATM跨行取款、转账手续费,实现了京津冀三地居民金融服务的同城化、标准化、一体化,惠及9500多万城乡个人客户。此外,今年北京农商银行在河北试点开展代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收结汇业务,为河北地区缺少外汇业务资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代办跨境业务。
“2016年,北京农商银行正式开办代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个人收结汇业务,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跨区域为缺少外汇业务资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代办跨境业务的商业银行。”白晓东表示,目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2300多家法人机构,约8万家营业网点,虽然基本覆盖农村地区,但具备外汇业务资质,能够为当地百姓办理外汇业务的法人机构仅两百余家。农村地区出国务工留学旅游现象越来越普遍,而本乡本土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却因为资质问题,无法满足当地百姓的外汇业务需求。
他介绍,7月10日起,这项业务在河北省18家县联社、730家营业机构正式开办,满足河北农村地区出国务工、旅游、留学等外汇业务需求,利用农信银平台为三地各成员单位集团客户提供“农信银系统内办理异地资金归集”服务。
突出重点,专项推进。成立棚户区改造项目专项工作组,助推人口疏解和空间优化,为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条件。截至6月末,该行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39个,授信额度874亿元,贷款余额230亿元。
投贷联动,产融结合。多渠道支持京昆高速、京唐铁路和北京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深入支持三地产业结构和企业重组。
升级产品、优化服务。聚焦产业融合、资源流通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小微、涉农资金需求,研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等专项产品。截至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58亿元,小微贷款余额651亿元。
白晓东介绍,2017年北京农商银行与北京市总工会、北京首创融资担保公司共同签署“首都职工创业小额贷款三方合作协议”,正式推出“首都职工创业小额贷款”,为符合条件的北京市总工会会员提供贷款支持。“此贷款可以享受北京市总工会全额贴息支持以及银行、担保公司绿色审批通道服务,积极满足首都职工创业融资需求。”白晓东说。
立足民生,打造特色。截至6月末,北京农商银行代发各类补贴116项,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同时,代理养老助残卡申请受理工作,累计发卡238万张。推出“金色时光”养老金融专属产品,开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积极支持首都清洁空气计划和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全面代理北京燃气民用CPU卡充值业务,推出凤凰惠农一卡通,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