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泉州农商银行通过着力打造“金牌信用村”支农典型,为泉州市泉港区惠屿村村民建立信用档案,以信用惠农,帮助孤岛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实现政银农“三赢”。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单强一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行长阮玉盼、泉州市泉港区政府副区长傅文星、泉州农商银行董事长林向前的陪同下,踏上了这座海岛实地调研。
“穷得只剩下信用”
惠屿村是泉州市唯一的岛屿行政村,全岛2平方公里,四面环海,现有324户1480人。“2003年以前,我们这里没水没电,靠着祖辈传承下来的捕捞技能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连亲戚都不敢借钱给我们,真是穷得只剩下信用了。”惠屿村村主任肖清林苦笑着说。
泉港区傅文星副区长回忆,2003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惠屿岛正式通电,这是泉州市最后一个不能通电的行政村。接着,一批民生项目,如挖井、修路、建小学教师宿舍等工程也陆续竣工,惠屿岛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果说“三通”为惠屿岛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么金融服务上岛便是为其锦上添花。人行惠安县支行与泉州农商银行泉港支行送金融知识下乡、送资金上岛,为村民发放3000元—8000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村民利用这笔“起步”资金转型生产,引进江蓠菜、海带、鲍鱼、海参、海蛎等新品种养殖,逐步从海洋捕捞业向内海养殖业转型。
信用的“正能量”
信用的种子在惠屿岛逐渐生根,诚信的力量也慢慢积聚。10多年来,惠屿岛村民们“一分不欠、一日不迟”的完美信用记录,让这个民风淳朴的金牌“信用村”渐渐打响了名声。
泉州农商银行林向前董事长表示,近年来,该行通过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净化农村生态环境,已为全区71089户农户建立了农户信息档案,评定“信用户”4030户,信用户贷款余额达1.9亿元;评定“信用村”29个,其中有3个金牌信用村;创建了全行首个“信用镇”——峰尾镇。目前,全区信用村覆盖面达30.85%,7个乡镇信用村全覆盖,94个行政村信用户评定实现村村全覆盖。
“如果今年没有发生不良记录,那明年全村都将获得更低的利率。”泉州农商银行泉港支行行长王锦龙介绍,泉港支行简化放贷流程、提高授信额度和优惠贷款利率,实行“一张表”审批。截至6月末,该行在惠屿村共评定信用户237户,授信总额3800多万元,用信余额3100万元,无不良贷款,贷款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70%。
目前,惠屿村拥有海带养殖面积5000多亩,鲍鱼养殖5000多万粒,网箱养鱼15000多箱,牡蛎养殖800亩,海参养殖300万粒,江蓠菜养殖面积500亩,渔船39艘,并拥有自己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惠屿村已经从单一的牡蛎养殖发展到多元化海产品养殖,逐步形成泉港沿海养殖第一村,从穷得只剩下信用到人均收入比10年前增长20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信用建设滴水穿石
中国人民银行惠安县支行、泉州农商银行泉港支行和惠屿村还以党建为引领,以“信用村”建设为纽带,持续开展联建活动。每年中秋佳节,人行惠安县支行和泉州农商银行泉港支行都会到惠屿村开展“银村业务座谈会”,共话“信用加信心,共圆惠屿梦”,畅谈携手共创惠屿村的美好未来。
人行惠安县支行行长李波声指出,“信用”两个字,归根到底是民风,民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惠屿村的信用意识已经从“乡规民约”演变为“一种习惯”,从捕捞业到养殖业,从渔业资源下降到重新崛起,一个小渔村逐年成长,翻天覆地变化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金牌信用村”创建的成就,更是民风传承在现代经济中一种价值体现。
泉港区政府重视海洋渔业发展,与泉州农商银行共同设立渔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贴息专项资金,推广“农商银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农商银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风险基金”的贷款模式,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生产、集约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发展。
此外,泉州农商银行还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推出钢质渔船抵押贷款、木质渔船抵押贷款、普惠卡,支持当地渔民及专业合作社渔业、海洋种养殖业发展,并根据远洋外派劳务的特点,首推外汇业务——“速汇金”个人环球快速汇款业务,实现十分钟到账。
信用是“无价之宝”
如今,从养殖业向休闲渔业转型,惠屿村开始了“二次创业”,以惠屿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村民入股形式,把村民变股民,把民房变民宿,把资源变资产,通过项目带动,建设大型冷冻加工厂和产业园区,打造生态休闲渔业。
“惠屿村产业定位对路,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创新接地气,基层人行高举货币政策,落实了金融回归本源的原则。”人行福州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徐剑波表示,人行将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惠屿村开展集约化经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支农再贷款示范村”。
人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行长阮玉盼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基础是信用,要树好标杆,擦亮“金牌信用村”的牌子,进一步推广复制惠屿村模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农村信用体系。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单强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呼唤诚信,诚信创造价值,运用金融杠杆培育社会信用体系在惠屿岛得到具体的诠释。他认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社会无信不稳定”,从培育信用观念开始,逐渐转化为行动自觉,遵守契约精神,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