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8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二十年农资路 十四年供销情
——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荣丰商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海军
□ 本报实习记者 刘晓旭

李海军(右)在葵花种植基地。

    现如今,毕业后“入主流、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已经成为很多有志青年的选择。但20年前却不同,那时候如果能够在城里找到个“金饭碗”,虽不能说是光宗耀祖,也值得全家人欢喜好一阵子。

    当很多人还在庆贺李海军能够在城建环保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并不“安分”的决定——投身农资经销部。李海军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荣丰商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个耿直憨厚的大漠汉子。在农资流通服务这条路上,他一走就是20载。

    扎根农村  投身农资经销部

    1997年,对于李海军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

    那一年,他从内蒙古大学林学院环境工程系毕业回乡等待分配,他的心是焦急的;那一年,他与右腿高位截瘫的父亲并肩奋斗,他的心是酸楚的;那一年,看到农民朴实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他的心是焦灼的;那一年,看到中国农村农资市场的广阔前景,他的心是澎湃的……

    “都说小舞台也可以成就大事业,不过大多数人都抵不住大城市的诱惑。”谈到毕业后的抉择,李海军想到了很多。他坦言自己也曾经渴求过捧起“金饭碗”,但是等待分配时在父亲农资经销部里帮忙的半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农民的日子辛苦艰难,农资的供给又直接关系着他们一年的收成。但是,我看到当地的农资供应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那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真正为农民做一点事情。”李海军说。

    放弃了“金饭碗”的李海军,就这样怀揣着热情和干劲同父亲一同走上了创业之路。启动资金少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他向亲戚朋友们借,相熟的人都被他借了个遍,最后筹措了1万元;工作场地小,他就收拾出了自家90平方米的房子和500平方米的院子。尽管这样,农资销售旺季时,场地还是不够用。工作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农资经销部的台子终于搭起来了。

    靠着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他为农民提供了很多用肥的小知识;靠着为农服务的决心,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时间把农民所需的化肥送到农户家;靠着诚信经营的准则,他做到了童叟无欺……这一切的付出和努力,让他很快赢得了当地农民的认可。“但这只是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不“安分”的李海军并不满足这样的“小打小闹”,他开始思索如何把农资部发展壮大,如何为农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结缘供销社  找到“娘家人”

    2003年,李海军的农资生涯迎来了一个重大机遇,他与供销合作社相遇了。

    谈起自己和供销合作社的故事,李海军说这是“巧缘”。2003年,当时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池相东来基层调研,准备探索建立新型供销合作社。李海军的农资经销部虽然体量小,但是信誉非常好,获得了乡长、书记的首推。“一心想把农资经销部往大发展,但是苦于没有组织、没有方向、不了解政策。”李海军说道,“与供销合作社相遇后,就好像找到了‘娘家人’,有了指引和方向。”

    这一年,李海军在市、区两级供销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下组建了荣丰商贸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为了让农户对合作社更加了解,他领着合作伙伴一次又一次地下乡宣传,讲解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及精准用肥的好处。慢慢的,很多农户都愿意加入到合作社中。李海军感到非常欣慰,也觉得责任重大。乡间土路颠簸崎岖,送农资的车损耗快,常常会坏在半路上。为了把农资及时送到农户手中,李海军经常一修车就修到了半夜,甚至天明。看多了漫漫长夜和破晓黎明,李海军更是迫切地希望能帮助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2007年以前,国内的尿素、二铵等化肥原料紧俏,农民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往往是供不应求。针对此,他采取了化肥“冬储春售”的方式,降低了农民的购买成本。但这样一来,仓库面积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只能把部分化肥储存在院子中。如果遇到一场大雪,我们就得从早到晚打扫两天。”回想过去,李海军充满了感慨。

    2010年,得益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项目的推进,李海军获得了农资仓储方面的财政补助,仓库得以扩建,解决了农资无处存储的难题。“如果没有供销合作社,这一切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供销合作社给我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李海军真切地说。

    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服务“三农”,李海军始终谨记这一点。针对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户,合作社采取春赊秋收、以物易物的方法,在春耕时将所需农资赊销给农户,做到不违农时、保障生产,秋季再将农户的农产品收购并帮其销售。一些农户家中婚丧嫁娶、孩子念书等一时手头紧张,也可以向合作社寻求帮助。14年中,合作社为困难农户解决资金累计达80余万元。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更提升了合作社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今年,荣丰商贸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社员159户,稳定合作农户6000户,为当地农民全面提供化肥、农药、地膜、种子、农机等农资用品,80%以上覆盖了农民的需求。

    订单农业  提升为农服务实力

    随着荣丰商贸专业合作社一天天的壮大,李海军有了更多的想法。“总是停留在老路子上可不行,我们要开展更多为农服务项目。”他深知农资供应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歉,面对农资市场的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李海军敏感地把握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于是,合作社聘请巴彦淖尔市土肥站、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专业人员,开设了庄稼医院,利用新农村商网、合作社网,收集、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李海军也积极利用培训、交流会等机会收集讯息,及时将诸如“玉米过剩”“小麦种植面积过大”等信息反馈给农民。他表示,很多农民习惯于埋头干活,对于外界消息的关注不够,这样很容易造成丰产不丰收。为此,合作社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向农民通报恶劣天气、发布农情信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同时,当发现农田中出现葵花螟、红蜘蛛、棉铃虫等病虫害时,合作社也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反映给农业植保部门,帮助他们一起进行试验和打药等工作,争取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对信息不断关注的过程中,李海军也意识到,很多时候无论怎样努力及时获取信息,但得到信息的那一刻,所能展开的行动就已经滞后。如何带领乡亲们规避信息滞后,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想到了“订单农业”。

    巴彦淖尔市坐落于河套平原,是葵花籽主产区。2015年,李海军的合作社已经通过其他公司向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间接供货两年了。这一年,李海军联系了洽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来合作社参观调研。两年稳定的供货品质以及合作社的规模和信誉,很快就促成了双方的直接合作。双方约定,“冬天定价格,春天放种子”,即于当年冬季提前约定来年葵花籽的收购价格,第二年春天由洽洽公司负责发放葵花种子以保障品质。李海军的这一举措,将平时每亩700元—1000元浮动变化的葵花籽价格提升并稳定到了每亩1500元,实实在在为农增收致富。

    2017年,停不下来的李海军又有了新动作。他的合作社和其他公司共同引进了农机新设备——无人机。过去,农民在夏日里劳作容易中暑,遇到病虫害打药时也有中毒的风险。现在使用无人机为农作物打药除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利于保护农民的身体。截至目前,合作社的无人机服务农田面积达3000余亩。

    回望合作社走过的14年,李海军深觉任重道远。“农村变化飞速,农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为了让农民种地更省事、省时、省力,真正从地里刨出金,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力求能为农民带去更多的服务!”李海军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