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绿色生态圈“金融保姆”(上)
江苏泗阳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创新转型发展
朱彩涛

    江苏泗阳农商银行不忘初心,坚守定力,深耕“三农”沃土,坚持“支农支小”,持续加大创新转型步伐,努力打造县域新型绿色生态圈“金融保姆”,业务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的良好态势。

    截至7月末,该行各项存款达145.55亿元,比年初增加14.23亿元;各项贷款达115.51亿元,比年初增加9.02亿元。

    不忘初心  着眼农村定“乾坤”

    泗阳农商银行立足“三农”,围绕为“农”字做文章,积极正确处理好“三个问题”,保障经营“本色”不退色、不变调、不离谱。

    正确处理好银行是围绕“农”字转,还是围绕“工”字转的问题。泗阳县是农业大县,泗阳农商银行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村关系极为密切,脱离农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纯工业企业在泗阳县虽初具规模,但起步晚、底子薄、经验少,加之银行专业人才匮乏,支持相对乏力,风险难以控制。

    正确处理好银行是围绕“农民”转,还是围绕“老板”转的问题。农商银行的发展与农民有着鱼水情深的关系。长期以来,农商银行在农民兄弟不离不弃的支持下取得了飞速发展,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脱离农民将成为无水之鱼、无氧之气。由于种种原因,“老板”所代表的实体经济体相对脆弱,抗风险底劲不足。因此,深耕农村市场,是农商银行发展的持久战略。

    正确处理好信贷“投向”与“投量”的问题。农商银行单体能量相对有限,只有坚持立足“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集中主要力量向“优、小、散”产业集聚,才能实现量质并举。因此,每年初,泗阳农商银行都针对信贷支持产业发展计划,制定《年度信贷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当年信贷投向、投量和控制产业,为支农支小奠定方向。

    坚守定力  深耕三农肥“沃土”

    泗阳农商银行围绕“深耕农村、深挖农情”做文章,积极做实“四件事”。

    做实阳光信贷、摸清农情。开展“阳光信贷”是泗阳农商银行“支农支小”的特色品牌,在传承“阳光信贷”特色优势的前提下,该行积极实施阳光信贷升级工程——蜂巢工程,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在农村,深入每一个村组,做到村村通、户户到,提供无缝服务;在城区,细化网格,明确责任,打通服务的“经脉”;对小微业主,实现一主一档,定期更新信息,明确对接服务。通过为全县农户、居民群众、商圈客群、小微业主建立基础信息档案,该行打造出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廉洁高效的惠农绿色通道,把信贷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做实授信评议、打造诚信氛围。该行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工作措施。对农户,利用自身研发的“信贷工厂”系统前移授信调查;对镇区个体工商和电商群体,实行资产、现金流与销售统一参考模式,建立了0.99万户个体户档案,总授信额度达18.86亿元;对园区小微客户,实行年检制度,逐户建立小微业主档案;对全县授信评议后的客户,根据家庭经营产业、行业、职业划分为“八大系列19类客户群”,按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客户经理认领、对接、维护、营销和服务,确保一户不遗漏、一户不流失,让授信固化后的各类客户群体随时都可得到周到、快捷的“保姆式”金融服务。

    做实产业对接、做优园区服务。该行围绕区域发展重点,深化服务范围层次。围绕县委、县政府“2+1+1”产业集聚集群和规模扩张,结合“四大”产业现状,该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微业主技术改造升级,将信贷资金向向绿色、环保、低碳、科技型企业倾斜,向果蔬、生态、养殖、土地流转等新型经济体倾斜。

    做实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施策。该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策略。针对贫困群体,该行利用“三进三帮”的有利契机和活动成果,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对接扶贫信贷资金,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方法,对全县1.3万户扶贫户、授信总额3.86亿元,已经发放扶贫贷款近0.7亿元。从而让“弱势”群体有致富的“后劲”。

    加大创新  普惠泽民润“桑田”

    泗阳农商银行积极提升思维理念,加大科技投入,拥抱经济社会发展。

    明确支农定位。该行始终坚持深化和外延“三农”内涵,扩大服务“三农”范围,努力实现从“小三农”向“大三农”转变。在大力支持传统农业的同时,该行还重点转向支持新型农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水产养殖、禽蛋养殖、桃果种植、蘑菇种植等新型经济体,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明确聚焦特色。该行重点聚焦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针对县内品牌型特色产业,及时对接县委组织部建立的村书记微信交流群及“蔬菜书记”“桃果书记”“青虾书记”“水产书记”“蘑菇书记”等多个微信群,并要求各支行行长与乡镇特色产业基地取得联系对接,让农村“能人”有经济后盾。

    明确帮扶对象。该行积极促进辖内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家庭作坊提档升级,土地流转高效利用,规模种植、畜牧养殖等农村产业实现升级转型,积极支持辖内“农”字产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加快脱贫步伐。

    明确对接方向。围绕“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该行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体,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项目作为服务重点,力求做到产业发展思路和贷款支持方向相统一。

    明确拓宽渠道。为加大科技支撑,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客户金融体验度,该行在提升全县34个固定物理网点软、硬件服务的基础上,又在全县243个行政村实现“银村通”全覆盖,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农户足不出村取现、转账、消费、交费等金融需求。同时,该行融合生活、金融二者的黏性服务,推出金融电商服务平台“瑞优生活”,为用户提供全面、便捷、实惠的“一站式”服务;推广手机银行“自助贷”,客户可以在手机上实行申贷、借贷、还贷;加大对“在行式”“离行式”自助金融机具的安装和布放,让农村客户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自助服务。

    (未完待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