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贷”动全托管农业
江苏海门农商银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沈向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实践中,江苏海门农商银行坚持“强农、富农、惠农”的发展定位,以支持全托管农业为切入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贷”动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助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痛点,也有难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市大量转移,农村土地面临着越来越无人耕种的境地,亟需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然而,受传统土地情结影响,农民不愿放弃土地,流转土地的意愿较低。

    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生产“全托管”模式,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土地托管给专业组织进行耕作和经营,农民坐享收益,加快了土地流转进度,对推动解决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全托管农业直击农业经营痛点,解除了农民怕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实现了托管农户的稳收、增收,还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跃了农村经济环境,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海门市共实施“全托管”项目159个,流转集中耕种土地6万余亩。

    在解决痛点的同时,全托管农业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支撑和金融服务。

    投资压力大。托管组织需要购置耕种、烘干等现代化农机设备,同时还需支付高额流转费用,投资压力较大,制约了托管规模。以货币型托管为例,全托管组织每亩需向农民支付800元至1200元不等的土地收益,流转200亩的话,每年仅流转费用就需要16万元至24万元。

    融资难度大。全托管农业的资产主要为机械设备,抵押融资操作复杂。

    经营风险大。全托管模式下农民享受相对固定收益,基本无风险,但托管组织需要承受气候、市场、投资及农民提前收回土地等多方面的风险。

    靶向定位,贴身服务

    针对全托管农业融资难题,海门农商银行通过深化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全方位满足全托管农业的金融需求。

    截止到2017年5月末,该行省市龙头企业贷款5户,余额7200余万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15户,余额8000余万元;种养殖大户贷款50余户,余额2100余万元。

    支持土地规模流转,助推土地资源“转得动”。大规模土地流转前期投入费用大,但是有可观的财政补贴,银行信贷投放总体风险可控。海门农商银行通过发放荣誉贷、信用贷等形式,加大投放力度,帮助托管组织解决结构性的流转资金难题,支持其扩大流转面积,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能力。在海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该行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近1.5万亩。其中,种粮大户张涛流转托管规模70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每年种植收入达1500万元,荣膺“江苏省种粮售粮大户”。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生产效率“提得起”。相比于传统农业劳动力密集型的经营模式,全托管农业人均耕种面积120亩左右,耕种、维护、收割、储存等高度依赖大型农业机械,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海门农商银行紧贴全托管农业行业特点和融资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帮助托管组织推进技术升级和设施改造,提升生产效率。

    在2016年全市159个托管项目中,该行投放全托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00余万元,支持得广农机、绿宝石合作社、广丰家庭农场建设农业机库项目3个,建设面积1180平方米;支持丽和家庭农场烘干项目1个,购置烘干机4台,育秧中心项目1个,供秧面积达1560亩。

    支持生态观光农业,助推乡村经济“活起来”。土地托管后,除粮、油、棉生产外,还因其规模化优势,为发展生态农庄、园林苗木提供了便利和支撑。海门农商银行围绕魅力乡村旅游示范市建设要求,投放贷款1179万元,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庄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助推打造羊文化、张謇文化、耕种文化、古镇文化、旅游度假等地方主题旅游文化品牌。

    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助推转移农民“不回流”。在全托管模式下,土地的承包权未发生转移,仍然属于农民,一旦未达到预期收益或非农收入不佳,农民极易毁约,要求提前收回土地,进而影响到托管经营模式的稳定以及农商行的资产安全。海门农商银行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精深加工,做长产业链,带动托管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共同增收致富,提高全托管经营模式和农商银行贷款投放的稳定性。

    截至5月末,该行向四海植物精华、鸿基食品、鑫鸿水产品、大地辉旺、临江富民等8户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发放贷款6521万元,支持企业做大四青蔬菜、蔬果饮料、海产品、海门山羊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其中,向临江镇富民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发放农副产品订单质押贷款17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完善配套,合力推进

    海门农商银行通过完善资金来源、服务网络、绩效考核等配套措施,构建了支持全托管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力。

    争取政策支持。2017年,该行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各5亿元,有效提升支农力度、降低了全托管主体融资成本。

    健全服务网络。该行启动升级版的阳光金融项目,配置专职阳光金融客户经理5名,组织各支行对辖内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个人工商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和常态化的维护,发现、挖掘、培育更多涉农信贷需求,推动工作重心进一步向助农支农、深耕本土倾斜和下沉。

    完善绩效考核。该行发挥资金转移定价、产品定价系统功能,合理调节成本、创利和风险系数,在考核计价上向现代农业倾斜,以考核“指挥棒”调整业务导向和经营结构推进全托管农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