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奶茶行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篇文章,通过一场“奶茶比较试验”,对上海市27家奶茶店共计51种奶茶样品进行测试,并公布了样品中含糖量、脂肪、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成分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部分标称“无糖”的奶茶,含糖量依然不低;一些含高量咖啡因的饮品,也未做标识或提示。27家店铺名单中,包括时下大热的1点点、喜茶等品牌。一时间,引起不少媒体的纷纷转发、报道,消费者也是谈奶茶“色变”。(详见本报8月1日B2版)
针对此次事件,笔者联系了茶饮行业人士,了解他们对这个调查和现制茶饮健康问题的看法。
资深茶叶品牌顾问策划、茶香书香品牌创始人罗军:
这个试验,从健康维度做评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反映了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对茶饮产品风味价值和健康价值的并重。
消费者对饮品含糖量高低的要求,能体现其年龄层和对健康的敏感度。一般来说,越年轻的消费者对糖分的接受度越高。在茶饮上讲,茶本身起到的是极好的平衡营养的作用,运用中加糖加奶,使其容易转变为补充营养的形态。
18—30岁之间是重要的过渡期,人的营养选择会从“补充”慢慢到“平衡”,奶盖茶是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群需求的产品。茶是很健康的,通过一些拼配,会成为风味非常时尚的饮品,只是不要投机取巧。
逅唐茶业创始人韩刚:
现在大部分商家提供糖度的选择,我觉得这个调查是把本应该让客户知道、但是商家可能都没注意的事情让客户知道了,现在中国消费者需要知情权。
茶饮消费者现在比较年轻,等他们老了,自然会有选择,而且会衍生出新的茶饮品牌,比如主打清茶原茶的品牌。
荼啡茶创始人郑会轩:
符合品类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可透过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品牌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促进品类规范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支持优秀品牌成长!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
这是一个提醒,目前喜茶已经把“无糖”改为“不另外添加糖了”,以后下单时也会提醒客人即使不另外添加,部分原材料里也会有糖分,尤其是水果类饮品。而对水果和奶进行检测本身也会有糖分。相对于很多饮料来说,新式茶饮的糖分算低了。
(咖 门)
编后:
此次事件的爆发,再一次给奶茶行业的原材料质量问题敲响了警钟。如今的消费者,年轻、有消费力、喜欢新鲜事物,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冲动、盲目;相反,他们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一杯饮品。在茶饮这个常用“被推着疯跑”形容的行业中,需要这样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