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谢合清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诚信经商、诚实做人”的座右铭书法匾额,这也一直是他做人做事的准则。
谢合清是重庆市万州区顺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是一个有蛮多故事的人。
人物档案
每年行程数万公里,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开辟实验示范田地100余块,为3000余亩田地提供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服务;培训农民4000余人,建立庄稼医院3个……这一连串的数字,都离不开谢合清的努力。谢合清,重庆市万州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顺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以服务带动经营、以经营促进发展”,为农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增强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他总说:“我们的企业‘姓农’,是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和扶持下发展壮大的,我们不能忘记农村、农业、农民!要让供销合作社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结缘供销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谢合清都亲身经历过。说起这段经历,他总是侃侃而谈,但其中发生的故事,总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1980年9月,谢合清进入四川省万县地区农资站工作,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省温江农校学习农资专业。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原单位。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农资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好单位,而此时的谢合清也是风华正茂。他在农资站任政工干事,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随后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
1998年,谢合清出任万州区农资总公司总经理。虽然职位提高了,但是他发现公司服务的地盘却小了,农资生意好像也没那么好做了。这一年,原上级单位希望调他走,但被他婉言谢绝了。长期在农资行业工作,对农民、农村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要毫不动摇地扎根在三峡这片沃土上。
面对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1999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启动整体改制。2002年8月,万州区供销合作社控股组建了顺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谢合清又挑起了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重担。
艰辛的创业路
供销合作社人所走的路是艰辛的!
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加,在家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就是肥料销售量骤减,再加上农资市场的放开,公司效益明显下滑。谢合清苦苦地思索:“公司要在个体经营户的‘围剿’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自有的网点、人才和资源等优势。”
“以服务促经营是公司生存的保障”,谢合清深谙此道。因此,他首先从公司的服务抓起。他就像当年的老供销合作社人一样,下乡走村串户,了解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基地、经销点的农资供应状况。渴了,喝农家的井水;饿了,和农民一起吃饭;累了,就歇在农家……那时,他如同开足马力的汽车,高速行驶在农资供应的道路上:别人在节假日休息,他却在田野里调研;公司缺流动资金,他和职工们就用自家的房产证抵押贷款;病了,他坚持,再坚持……
功夫不负勤劳务实的人。2006年,顺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区各乡镇村组建立健全了2000余个网点的农资网络服务体系,并辐射延伸到周边的开县、梁平及湖北利川等地。同时,公司还实施了网络配送销售,那年公司的销售额大增。“送货上门还远远不够,服务必须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谢合清经过深思熟虑,实施了又一新招:与上百家农业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建立了“一对一”的服务关系,为他们提供从农资产品到使用技术的全方位服务。现在,公司每年要推出2—3个以上与农资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进步。
身为公司党支部书记的他,在工作中,将党建与服务有机结合了起来。公司以党员服务岗、先锋岗下乡、帮乡扶贫等为平台,长期坚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谢合清的带领下,全公司党员干部职工每年行程数万公里,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开辟实验示范田地100余块,为3000余亩田地提供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服务;开展各类培训会、院坝会近100余次,培训农民4000余人;接受庄稼医生专业培训的10余名党员,建立了庄稼医院3个,直接为农民、农业服务,真正实现了经营与服务并重。在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总是活跃着顺丰农资人忙碌的身影,供销合作社人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在新时期重新发扬光大。
为“三农”服务是公司的核心职责。谢合清经常对职工说:“我们的公司‘姓农’,是在供销合作社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我们不能忘记农村、农业、农民!”在谢合清的领导下,虽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顺丰农资公司仍然年年圆满地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农资保供任务,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加大,至目前已接近85%。同时,公司严把价格关和质量关,坚持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优价农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行为一直都是“零投诉”。
顺丰农资的服务获得了农民朋友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公司被区政府确定为“应急保供重点公司”,并建立了重点仓库。同时,在全区广大农村、农民中也树立起了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良好形象。
响应号召 扶贫攻坚
2015年,谢合清积极响应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号召,带领全体员工加入到了帮扶贫困户脱贫的队伍中。
夏天,太阳像火一样烘烤着大地,人们都躲在家里纳凉。谢合清却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到万州区茨竹乡的前堰、枣木、盛家等贫困村实地调研、测土配方,反复论证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他多次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脱贫措施。在调研过程中,谢合清得知在帮扶的贫困户中有一名叫罗毅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因家庭贫困,打算退学到沿海城市务工的情况后,便慷慨解囊。此后,每年他与公司一起资助罗毅5000元,助其完成学业,并承诺毕业后为其介绍工作。此外,谢合清还在公司发起了扶贫捐赠活动,全公司员工捐助衣物60余件,现金5000余元。
像这些“分外事”,谢合清做的何止一两件!
2008年,汶川地震后,谢合清立即号召公司员工支援灾区,自己带头捐款捐物;2011年,他到后山镇检查销售点的工作,看见小学生们在风雨中也只能躲在屋檐下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一回到公司,就组织购买了400余套桌椅送到了学校,解决了山里孩子雨天吃饭挨淋的问题……
在员工的眼中,谢合清是嘴不馋、手不长、眼不斜、腿不懒、心不邪“五官端正”的带头人。在他的榜样力量下,全公司上下团结和谐、健康向上,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谢合清的不断探索下,顺丰农资公司逐步发展壮大。14年来,企业销售额年年攀升,从组建时的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销售额6000万元;化肥年销售量从公司成立之初的2万余吨到如今的5万余吨;职工收入也成倍增长。企业连年获得万州区供销合作社综合考评一等奖,连续5年获得“全国百佳农资经销商”、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合作厂家“优质客户”等荣誉。
整整36年一直为“三农”默默奉献的谢合清,两次被万州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连续两届当选为万州区党代会代表。
面对这些荣誉,谢合清表现得很淡定。他说:“荣誉只是属于过去。我做了一辈子的供销合作社人,尽管只有两年就退休了,但为了我热爱的农村、农民,我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心系供销,心系“三农”。不管谢合清身在哪里,为农服务的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