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7月20日,农业部和中国奶业协会联合发布《2017中国奶业质量报告》。从报告中获悉,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奶业全面振兴迈出了新的步伐。
让百姓喝上“放心奶”
报告显示,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与2015年基本持平。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8年保持 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 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 98.7%。
“发展奶业、提升奶业、振兴奶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我国多部门联手从奶源、产品和市场流通等环节对乳制品监管,监管频次、力度和标准的严格程度远超国外。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势头向好,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据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王加启如是说。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既要完善奶牛养殖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乳制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控,提高“产出来”的水平,更要构建严密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增强“管出来”的能力。
婴儿奶粉全过程严管严控
对于人们关注度较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从报告获悉,我国不断加强乳制品质量监督抽检,尤其突出强化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全过程严格监管。
从源头上就开始严控,坚决落实“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六项措施”, 从奶源基地建设、饲草料供应、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奶源质量安全抽检、培训推广关键技术、政策扶持等6个方面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也严管严控。严格企业生产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运行过程的管理,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进行全项目的批批检验,并组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对发现的缺陷要求企业限期整改。
对于成品更是要求企业全项目批批检验,同时监管部门开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专项监督抽样检查,坚持“月月抽检、月月公开”, 实现生产企业和检验项目两个全覆盖。
而对于违法者则加大严惩力度。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监管部门立即责令企业下架召回,停产整改,严肃查处制售不合格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违法犯罪行为。
据悉,今年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87家企业的224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全部合格。其中,我国前20名企业,质量水平已经超过国际知名的企业。
进口奶不等于优质奶
2016年,共有来自19个国家10类154批次进口奶产品不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
当前,尽管我国乳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国内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很多人宁可买进口还原奶,也不买身边的巴氏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心不足。
对此,王加启认为,我国奶业从法规政策、标准制度的完善到现代化奶源建设、乳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民族奶业的全面振兴,恢复消费信心指日可待。
实际上,从奶品质量来看,备受市场认可的“洋奶粉”“洋牛奶”不仅不是优质奶,反而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
据了解,在2016年,共有来自19个国家10类154批次进口奶产品不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霉菌超标、大肠杆菌群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保质期、包装不合格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王加启说,质检中心连续多年对国产和进口奶产品开展科学系统的比较评估。与国产奶产品相比,进口奶产品的热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明显偏高,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国产奶产品,这说明经过高温处理的进口液态奶活性受到了热伤害。同时,进口奶产品还存在运输距离远和储存时间长等问题。因此,进口奶产品很难为中国消费者担当起优质奶的重任,优质奶产自本土奶也是科学规律。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乳制品进口贸易额、市场占比连续两年出现下降。有分析指出,由于国内乳企注重产品安全,奶牛养殖日渐规范,国内消费者的观念也开始出现转变,国产乳制品口碑树立,不少消费者倾向购买国产品牌,这或许是导致进口量下滑的原因。
报告建议,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提高乳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乳品品牌。
奶业涵盖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等多个环节,推动奶业健康发展,须建设全产业链,建立奶农与乳企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生产链条上下游各环节有机融合、互助互利。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建议,企业要自建、收购、参股、托管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政府要扶持、支持奶农合作社提升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支持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督促各方严格履行购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
(宗合)
链 接
国产奶粉靠啥与洋品牌争市场?
□ 林火灿
近日,飞鹤乳业举办成立55周年庆典活动。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整体回暖,飞鹤高端奶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0%,同比涨幅明显高于全行业45%以上。
“飞鹤高端奶粉同比增长明显,结合全行业的数据看,国内高端奶粉市场增长势头确实比较强劲。”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中国奶业已加速进入层次更高、实力更强、目标更远大、质量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国内二胎政策放开和消费升级,国内市场对于婴幼儿奶粉的需求渐趋高端化,是不可逆转的市场潮流。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高端奶粉市场以洋品牌为主,本土企业的“战场”则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差异化和定制化产品的缺位,曾令中国民族乳业在与欧美品牌的PK中被持续压制。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能否聚焦差异,能否抢占先机,能否战略进化,能否驱动消费者体验的跨越式升级,凸显为国产乳制品与外资品牌国际化竞争的决胜关键。”朱丹蓬说。
近年来,围绕消费需求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国内一批乳制品企业以做好产品、做强产业、创优品牌为己任,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奶业全产业链品质,在上游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奶源建设;在中游加强研发投入,工艺改进以及安全生产的检测与管理;在下游大力构建智能化、大数据化的渠道模式和互联网精准营销。
“从2016年起,在多项政策红利的支撑下,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站上了同一起跑线。在迈向高端化的进程中,一些具备全产业链基础、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加速了发展的步伐。”朱丹蓬说,飞鹤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够成为国产奶粉的“领头羊”,正是得益于其完整的产业链、资本运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国家的政策红利。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也认为,近年来,国家围绕乳制品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飞鹤等国产乳制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同时,飞鹤也更加注重通过与妈妈群体的沟通,不断迎合市场需求,稳步拓展市场。
蔡方良说,作为最早开始以奶源为核心进行全产业链建设的乳企之一,飞鹤倾心打造北纬47度黄金奶源带、着力培育“2小时生态圈”的产业布局,使其全产业链模式成为飞鹤的耀眼名片。全产业链注重品质创新、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并引领消费需求,形成领军乳企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
“未来,飞鹤乳业将继续专注于高端婴幼儿奶粉的蓝海市场,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理念不断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抢占拓展高端市场。”蔡方良说。
朱丹蓬表示,随着高端化的产品战略成为行业共识,越来越多的精品不断被创制并升级,中国乳制品行业高端集群优势将得到显现,国产奶粉行业掌握高端市场话语权的时代将指日可待。
(摘编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