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追踪浙江“农合联”

□ 蒋文龙 朱海洋

“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让供销合作社的服务更加规范。 本版图片 米雅娜 摄
农残检测等全方位服务让农合联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中国农村这个巨大实验场上,合作一直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词汇,她像一朵花,也似一个梦,更是一粒可以带来唤起大众、燎原大地的火种。

    浙江是农民专业合作的最早探路者。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人大最早颁布的一个地方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我国最早进行工商登记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出自浙江。不仅如此,伴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和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不断升级,浙江逐渐从低层次的“小合作”走向高层次的“大联合”,构建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即“三位一体”改革。

    从2006年底最初的“瑞安现场会”,到会后轰轰烈烈开展的18县试点,再到顺其自然、各显神通的10年探索,最后到2014年7县深化改革试点,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和20县推开深化改革,2016年所有市县铺开深化改革,自下而上组建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组织,浙江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已历经十年。

    “农合联”是什么?

    温州是当代浙江与改革创新最密切相关的地方,而瑞安则是与“三位一体”改革最紧密相连的地方。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瑞安农民在走上离土离乡、办厂经商路子的同时,开始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办法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遇到了不少单家独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不合算的事,特别在农业市场化快速发展中,遇到了缺信息、缺技术、缺销售等更为严峻的困难,使“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家庭经营体制一次次地出现“统”的功能不健全的问题,一次次地迫使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

    200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既适应规模化、又适应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在瑞安面世。人们在欣喜之余很快发现,这种专业合作社虽然增加了一些“统”的功能,一定程度缓解了“统”“分”之间的矛盾,但因其规模不大、功能不多、实力不强,在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经济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时,很难为茁壮成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怎么办?瑞安希望在“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更高层次的“综合合作”,成立农村合作协会,将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打造覆盖对象更多、服务领域更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统”与“分”的关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协调。2005年6月,瑞安开始筹划这一改革。

    瑞安的萌动并非个别现象。新世纪初的浙江,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全面落实到位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全省承包土地流转率达到30%以上,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规模农户的快速替代,而这又进一步带来了农业生产力新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关系又一次处于滞后状态、面临新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合作组织层次、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合作经济方式”已成为当时浙江需要正视的一个课题。2006年1月,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

    会议结束两个月后,瑞安农村合作协会宣告成立。当地农业局作为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审批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加入了“农协”,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及其基层组织自动转为“农协”会员,一个由合作组织联盟为载体、各方服务力量共同参与的为农服务“大合唱”格局在瑞安率先形成。

    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的这一重大创新,引起了浙江高层的重视。2006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瑞安召开全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习近平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肯定了瑞安的探索实践,部署了在更大范围开展“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工作。

    随即,“三位一体”改革在浙江18个县(市、区)展开试点。

    这一阶段的试验,可以用“顺其自然、各显神通”来形容。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蒋伟峰认为,尽管这一期间没有新的重大部署,但各地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顺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探索“提升合作组织层次、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合作经济方式”的多种形式。

    以瑞安为例,2006年后,当地就探索形成了四种形式:一是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合作社,让这些合作社拓展服务功能;二是组建合作社联合社,让联合社提供专业化或综合化服务;三是引导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拓展农信担保等服务功能;四是组织产业协会,让协会聚合全产业链服务功能。这些探索,客观地选择了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状况的不同形式的“体”,避免了“谁来当‘体’”的争论。虽然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改革试点并未完全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格局,但其在方向上是朝着“三位一体”目标前进的,为日后发展大合作、大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17号文件”,决定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与深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统一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人们简称其为“农合联”。“农合联”由此正式亮相,成为“三位一体”的“体”。

    蒋伟峰进一步分析说,“农合联”是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企业)组成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组织,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组织社团性,它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各级农办主管。二是属性合作性,它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体现崇尚合作的导向。三是服务综合性,成员包容多样化合作经济组织和为农服务组织(企业),使它具有强大的综合性服务,同时成员也包含专业化组织的联合组织,又使它具有系列的专业性服务。四是治理民主性,它不仅规定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须由2/3以上来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且因与成员没有产权纽带,确保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进理事会的制度安排真正落实,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有、农治、农享。这就使得“联合会”与“联合社”相比,在具有农享有保障的共性基础上,具有成员更包容、服务更综合、组织更多层等特性。

    供销合作社与农合联是啥关系?

    “我是从农办出来的,比较了解供销社的体制弊端。”邵峰2016年3月出任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之前,曾多年担任省农办副主任,并且为主参与了2015年省委、省政府“17号文件”的研究起草。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印发的“三农”文件,但凡提到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都会明确提出“将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导向。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供销合作社似乎并未“回家”。

    是方向错了,还是路子错了?显然,发展合作经济的方向没有问题,世界各国在农业现代化中都是将发展农业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作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出在供销合作社“回家”的路没有找到,半个多世纪以来体制的几经变化,使供销合作社在自身组织体制内部已很难恢复和重建与农民的合作关系。正因为组织的“异化”,不少地方领导心目中,已经将供销合作社当作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来对待,有的在改制后甚至只剩下了一块牌子。

    那么,供销合作社到底如何回归合作?浙江的办法是“借船回家”。而这个船就是“农合联”。也就是,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与构建农合联组织融合起来,让供销合作社在崇尚合作的农合联这个大平台上,发展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使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这也是浙江2015年“17号文件”的深层用意所在,也是浙江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顶层设计的独特和精妙之处。

    供销合作社在农合联这艘“船”上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职责?

    最主要的角色是以自身为依托,组建农合联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承担农合联理事会日常运行工作。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章文彪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由谁来运行农合联这个“体”有多个答案,但从浙江实际来看,由供销合作社来运作农合联这个“体”是最优解。

    章文彪认为,由供销合作社这一实行“参公”管理的为农服务单位来来运行农合联这个“体”,有利于农合联“有人干事、有钱付薪”,不为“三斗米折腰”,保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政府为了开展为农服务工作而向供销合作社购买的公共产品。同时,也有利于供销合作社在农合联这一合作经济平台上,参与为农服务、发展合作经济,在“离农化”轨道上调转头来,重新回归农民怀抱,实现“借船回家”。

    还有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参与农合联为农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励社有企业融入农合联,利用农合联庞大的组织网络体系,参与为农服务,充当服务龙头;另一个是参与合作经济发展,以“与农民合作、让农民共享”为价值取向,与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农合联会员合股共建服务体系和涉农产业,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实现共建共享提供服务。

    但他也进一步解释,农合联不是供销合作社,更不是供销合作社的下辖组织;农合联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组织,是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农民之家”。供销合作社作为农合联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在理事会领导下负责落实理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承担理事会的具体运行工作,其管理和服务对象也拓展到全体农合联会员,但并不具有决策功能。另外,如果供销合作社不能胜任、且难以整改,农合联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也可由其他社会组织来充当。

    “三位”功能如何成“一体”?

    农合联的“三位一体”,指的是将生产、供销、信用三种服务功能置于一个组织体内,为“三农”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农服务领域还会进一步拓展,“三位”有可能变成“四位”甚至更多“位”,如以乡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环境服务,将成为第四位基本为农服务功能。然而,这么多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资源,有的分散在农合联各类会员之中,有的分布在相关部门职能之中,有的则是现实中尚不存在、需要新生的。

    “三位”功能如何走到“一体”?浙江通过联动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农业经营、农村金融、涉农管理等体制改革,聚合服务资源,培育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城乡商贸、农村金融、乡村环境等四大为农服务体系。邵峰认为,多种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的聚合整合融合,要通过会员服务功能集成、部门服务职能转移、供销系统服务融入、农信机构服务嫁接、会员企业服务发展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邵峰特别强调,部门服务职能转移要区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三类职能,按照“先易后难、水到渠成”的要求和农合联承接能力来逐步推进。要逐步剥离涉农部门事业单位的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产品促销、信用担保等经营性服务事项并优先交由农合联承担,逐步将农产品展示促销、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民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事项以委托或购买方式转由农合联承担。要同步推进服务方式转换,避免使农合联行政化、成为“二农业局”。

    “摆正‘服务’与‘赢利’关系至关重要。”邵峰说。经过一年多全系统共同工作,越来越多的同事形成了共识,走出了“只要扩地盘增项目、不愿正方向改体制”的认识误区。他认为,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让供销合作社拓展多少服务领域、增加多少服务功能,而在于让供销合作社重举合作大旗、重回农民怀抱,真正走上回归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道路,让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坐到同一条板凳上!只有摆正了“服务”与“赢利”的关系,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大力发展合作经营、合作服务,才能使农合联既成为会员享用各类服务的平台、也成为会员共享服务利益的载体。

    “合作经济”怎么发展?

    崇尚合作的农合联,如何让合作社、企业等不同类型会员走到一起、发展合作经济,在引领各类会员发展为农服务和涉农产业中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浙江设计了两项支撑农合联发展合作经济的制度,一是组建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问题;二是成立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解决“钱由谁来投”、“钱怎么去投”问题。

    农民合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体现了合作制精神。记者了解到,该基金主要由三部分来源,一是农合联会员的入会费,加入农合联的会员都要缴纳入会费,以体现基金的农民合作所有性质,设立初期可暂时不收,但运行正常后一定要收;二是农合联(含供销合作社)资产经营公司按不少于20%的年度资产收益注入;三是政府提供的引导资金。基金主要有三方面用途:一是优先满足年度常规为农服务事项的支出;二是支持涉农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建设,可委托资产经营公司以股权投资等形式运作;三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及损失弥补机制。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市县两级农合联均建立了农民合作基金,已确定的总规模近18亿元,其中:市级基金平均规模5550万元,最高为丽水市2亿元;县级基金平均规模1680万元,最高为萧山区、瑞安市5000万元。

    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和运作,同样体现了合作制精神。供销合作社牵头并引导参加农合联的农信机构、相关企业和其他会员参股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让供销合作社、农信机构既为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服务,又使自身回归农民怀抱。目前,7个市、48个县级农合联单独组建了资产经营公司,其余市县两级农合联暂由同级供销合作社资产经营公司承担相应职能。

    各地积极发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作用,建立面向农合联会员的众筹引领、合作投资的服务体系,引导农合联会员参股投资效益较好较稳的项目,使农合联成为发展新型合作经济、促进农民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目前,全省农合联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67个,总投资120亿元。

    发展合作经济,还体现在推进主体合作化和体系合作化上。邵峰解释说,推进主体合作化,重点对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等服务链、产业链上的经营服务实体进行合作制改造,同时发展消费、环境等各领域合作社,引导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共同参股,打造服务供给者与接受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体系合作化,通过建立“层层向上参股”的利益共享机制、“层层向下参股”的经营指导机制和“按交易额返利”的二次分配机制,打造服务链、产业链各环节上主体的利益共同体。

    6月22日,中央农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温州瑞安举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三位一体”合作现场交流会。这个十年后在同一会场召开的会议,既是对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思想的学习和纪念,更是对“三位一体”改革在经过十年农业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实践积累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再出发和再动员,也是对浙江组建农合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章文彪在会议结束后表示,浙江将坚持深化实践探索与完善顶层设计两手抓,使全省各地在不同的起点上,朝着发展为农服务、壮大合作经济的目标不断前行,为浙江全面走上中国特色新型合作经济发展道路作出新的贡献!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