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世界上常用的1200多种农药能否有电子身份?农药残留能否实现视频溯源?6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在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给出了答案。
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电子化?庞国芳介绍说,首先,对世界上常用的1200多种农药用两种高分辨质谱进行分析,建立两种农药残留电子标准的数据库,包括一级标准数据库和二级标准数据库。为1200多种农药研究出他们各自独有的电子身份。将农药电子身份写入农药残留检测软件,再将农药残留检测软件植入检测仪器中,使其自动运行。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出来的目标农药自动通过与农药质谱库比对,就实现了用电子标准检测农药残留。
如何实现农药残留大数据报告生成的自动化?庞国芳解释说,通过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智能分析三元融合技术,可以实现农药残留大数据报告生成自动化。通过在全国各地部署的网络实验室,用互联网实现农药残留大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农药残留侦测报告自动生成软件实现“一键下载”,一个省市文图并茂的侦测报告20-30分钟就能自动生成。
农药残留检测目的是什么?庞国芳说,“农药残留检测就是要实现风险溯源的视频化。”通过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三元融合技术,可以实现风险溯源的视频化。实验室将检测的水果蔬菜农药残留的数据库与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相关联,关联后就形成了农药残留绘图数据库和农药残留地图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互联互通后,就形成了农药残留地理地图,从而实现农药残留可以视频溯源。
目前,形成了 31省(市)水果蔬菜 “农药残留侦测报告”“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和“农药残留在线制图”系统,为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农药使用零增长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王振红 沈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