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想着整合,实际上整合和融合是有很大差别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叫融合。整合是什么?我做庄,你来打下手,做配角,这叫整合。从产业本身来讲,农业、工业、流通、平台,加起来的关键点还在于融合。
融合、创新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一个产业所有的环节都具有竞争优势。我国棉业与其他国家棉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中国农户与国外农场之间、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站在产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视角,农工商各个环节之间、产棉用棉各个国家之间、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更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融合发展重塑棉业发展未来
“整合资源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有效服务。”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认为,贸易方式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如何将上下游有效连通起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才能实现自身发展。“纵向来讲,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影响着价格,可以通过库存进行调整。”他说。
那么,棉花贸易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魏刚民有自己的想法。“按照市场规律,产业融合是大方向,企业单打独斗的生存会越来越困难。”他说,不同的企业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融合,小企业和大企业、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通过融合实现稳定发展,整合人力、资本、市场等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有效服务才是今后棉花企业的出路。
谈到产业融合发展,新疆小棉袄棉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会庆作为我国棉业生产端的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棉花产业要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融合,抱团取暖。
据曹会庆介绍,以前,大多数棉农都只追求高衣分、高产量的棉花品种,导致棉花质量下降,棉农收入降低,而且无法满足纺织企业纺高档纱的需求。但自从实行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后,棉农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这就倒逼棉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种植棉花,进行棉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棉花协会理事会轮值主席孙伟挺也建议,棉业部门应该制定棉花质量战略,以质量为导向种棉花、加工棉花。“这是需求部门的共同心声。”
“只有种出好棉花,轧花厂才能轧出好皮棉。我们必须把纺织、贸易、生产有效组织起来,成为联合体,抱团取暖,形成从消费倒逼加工、生产的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和联盟,纺织企业可以开展产品的私人定制,加工企业专注做加工,各司其职,发挥优势。”曹会庆表示,棉农种植环节通过订单生产倒逼,可以实现一区一品、一县几品的种植模式,解决棉花品种多、杂、棉农小松散的状况,从而提升棉花的品质,提升规模化种植的效益。
“同时,我们也期待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产融创新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带领棉农一起把棉花事业越做越好。”曹会庆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作为纺织企业代表,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小挺也认为产业必须要融合发展。“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就是追求如何从源头整合,用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的模式来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他说。
“融合是大势所趋。”孙伟挺说,“现在大家都想着整合,实际上整合和融合是有很大差别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叫融合。整合是什么?我做庄,你来打下手,做配角,这叫整合。从产业本身来讲,农业、工业、流通、平台,加起来的关键点还在于融合。”产业只有融合,内在的波动才会大幅减少,所谓的博弈、投机就会明显减少,就会回归到价值创造上去。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良性发展
“现在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完全不能为国家的经济提供动力,创新是唯一的选择。”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副局长王建红说。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刚要,创新驱动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战略包括发展方式等六个方面的转变。
“但棉花产业发展方式较传统,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其他行业。”王建红补充道,不过,目前,我国棉花行业已经开始从贸易、棉花种植、纺织等各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创新探索。
“现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在棉花产业有所体现,通过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真正实现了生产、服务的创新融合。”孙小挺介绍。但同时他也指出,“但互联网的应用对很多企业来讲还相对陌生,也并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模式,它是一个产业的业态,要有产业核心,有上下游,包括大量的第三方公司,比如物流平台、金融平台等。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浪潮已经到来,这将为我们传统的产业插上翅膀,为终端的纱线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总之,他认为,必须要实行产业创新。“以工匠精神构建好整个棉花供应体系。”孙小挺总结道。
产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消费,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全认为,没有消费者就没有棉花,棉花产业的未来就是要关注消费,关注市场。棉业的未来就是让更多消费者喜爱棉花以及棉制品。“而大数据在棉花产业方面的应用,并不是产业链单一环节的应用,要从各个层面布局,引领消费者。”他说,在战略层面,要利用大数据对种植和生产进行布局,综合考虑生态平衡和资源情况,新疆和内地种植应该保持一个比例。在政府层面,他建议政府加大在种子、种植、采摘、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
王建红表示,棉花产业链应该是一个有机、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单独的、割裂的,这样才更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