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7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美国牛肉对中国市场影响几何?

丁晓利

    6月23日,首批由中国官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美国牛肉在北京天竺海关查验中心通关,标志着美国牛肉在被封禁14年后正式重返中国市场。解禁之路虽然走了14年,但从质检总局6月20日发布《关于进口美国牛肉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到美国牛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只用了3天。

    随着美国牛肉通关进入中国,除丰富了消费者餐桌之外,又会在中国牛肉市场引发怎样的效应呢?

    美国牛肉急不可耐地打入中国市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制于美国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年美国牛肉产量将大幅增长5%至1200万吨的水平,达到近9年来的高点。但与此同时,牛肉价格却下降至历史低点附近。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牛肉市场的消费潜力。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7年中国牛肉消费量的全球占比将达到13.42%,已超欧盟,仅次于美国。

    中国市场对包括美国在内的牛肉生产国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牛肉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118.8亿元。由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牛肉消费数据可知,2015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5.2公斤,按照65元/公斤以及总人口13亿来估算,当达到世界人均水平8.6公斤时,我国牛肉消费量将突破1100万吨,消费额达7000多亿元。

    中国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毋庸置疑,但中国国内牛肉产能贡献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虽已形成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大肉牛产业带,但是目前我国牛肉产业确实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劣势。第一,肉牛养殖规模较小。2017年初于上海召开的梅特国际MIG中国进口牛肉行业年会数据显示,1400万个养殖单位中96%的养殖户拥有的牛只数量少于10头,只有12000户左右的养殖户超过100头牛。第二,肉牛养殖成本高。中国没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直接导致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对牛肉的需求量与实际供给相差83万吨。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截至2017年7月,我国仅允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13个国家进口牛肉。受运输时间、成本等条件限制,进口牛肉以冷冻和草饲牛肉为主。澳大利亚是我国最重要的牛肉进口国,不过近两年连续干旱和高屠宰量导致草饲牛肉和活牛价格上扬严重,以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后来居上。但澳大利亚转而向谷饲牛肉的差异化竞争,并充分利用活牛进口协议,仍然保持着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美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降低了牛肉成本,以玉米等谷物喂养肉质口感丰富,此次重返中国优势明显,这也意味着中国牛肉市场重组在即。

    就中国牛肉进口国之间的竞争而言,美国牛肉将会直接对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牛肉业务造成冲击。具体来看,以谷饲牛肉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澳大利亚牛肉将会首当其冲。美国大规模机械化饲养、大批量谷物喂食,加上人工成本低于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成本相当于澳大利亚的2/3,谷饲牛肉市场美国强势来袭。“活牛”很有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今后最大的卖点。巴西为首的南美草饲牛肉不会直接与美国牛肉进行同质化竞争,但是牛肉市场份额被美国“分一杯羹”是大势所趋。

    对于中国国内牛肉产业来说,美国牛肉的进入并非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必要一味地恐慌。只不过这引发中国牛肉市场的“鲇鱼效应”,应该重视。

    中国肉牛养殖业在美国牛肉的冲击下,需要寻求差异化竞争,同时,要不断提质增量,促进升级。在差异化竞争方面,美国牛肉受运输距离、时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以冻肉为主,且定位为中高端消费者,多数流向餐厅等生产性渠道。中国牛肉则需主打生鲜、家庭牛肉消费,如此形成竞争优势。在提质增量方面,中国肉牛养殖业要走规模化生产道路,提高质量和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占据牛肉市场国内供应的主动权。

    (摘编自《中国国门时报》)

    相关链接:

    未来还有哪些美国农产品会进入国门,中国农民准备好应对了吗?

    美国禽肉:

    美国曾是中国最大的种禽进口来源国,也曾是中国最大的禽肉进口来源国。但近些年中国从巴西的禽肉进口量逐渐增加,2014年,巴西首度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禽肉进口来源国。

    2014年12月份,美国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发现野鸟和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案例。为防止禽流感传入我国,2015年1月,中国质检总局、农业部联合公告,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美国输入禽类及其相关产品,至今,中国依然对美国禽肉实行封关。

    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局(FAS)预计,中国2017年的家禽进口预计仍将增长,从55万吨增长到60万吨。201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鸡肉进口国,仅次于墨西哥。进口前景如此之好,中国市场如此之大,美国对禽肉返华,重新夺回市场,也是志在必得。

    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主席在近期表示,7月,中国农业部和动物检验检疫服务机构将访问美国家禽产业,这将是自中国实施禁令以来的首次访问,9月还将有另一个中国代表团到访。他希望在访问结束后,中国能够全面取消进口禁令。

    美国猪肉:

    2016年我国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为162.02万吨,同比增加1.1倍,进口额为31.9亿美元,同比增加1.2倍。从进口量来看,美国位居第三,进口21.55万吨,仅次于德国和西班牙,加拿大位居第五。中国猪肉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激发欧美多国进一步开发中国巨大市场的热情。

    今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取代美国,成为中国进口猪肉最多的北美国家。今年1-5月,加拿大对华猪肉出口量达到8.8万吨,而美国仅6.9万吨,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在2013年,美国对中国的猪肉年销量大约为33.3万吨,是加拿大的两倍多。因此,后期美国必然将在加大猪肉出口中国方面多下功夫。

    美国乳制品:

    美国主要的乳制品工业协会称,中国与美国在6月15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增加美国对华乳制品出口。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乳品进口量195.56万吨,同比增长21.4%,进口额33.71亿美元,同比增长5.96%。以进口额排名,美国位居第四,次于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但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乳制品进口额同比下降了10.05%,延续上一年的下降态势,因此,美国乳品要借助美国牛肉的东风重新夺回中国市场份额。

    美国大豆:

    201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91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超过50%的进口大豆来自巴西,美国的进口降至35%,阿根廷占10%。美国农业部估计,10年内中国年进口将达到1.21亿吨,相当于在目前规模上再增长30%。

    今年6月,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称,中国商务部官员已经承诺,将在7月访美签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豆进口协议,令美国农业界欢欣鼓舞。美方称,拟签订的进口合同规模,将超过此前5年创下的记录。显然,美国要借此举与巴西、阿根廷重新争夺中国市场份额。

    而令人担忧的则是,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大量低价进口大豆的进入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这两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及扶助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出现一定恢复性增长,这是一个好现象。而一旦美国大豆继续大举涌入,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