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残是痛 有机可待 潜力需挖
“茶叶出口国际座谈会” 为行业带来什么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座谈会现场。
认真听会的外国行业人士。
会议结束后,参会者与外国茶业专家探讨问题。

    2016年,中国茶园面积和茶产量以占世界60%和42%比重,雄踞世界第一。但与居世界第一的茶产能相比,出口量少得毫不匹配,且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附加值低。

    怎样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茶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茶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为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满足国内茶企业对出口的热望。7月8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峨眉山茶博会组委会、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办,《茶产业》杂志承办的2017中国(峨眉山)茶叶出口国际座谈会在四川峨眉山红珠山宾馆举行。

    “国际介绍”+“中国提问” +“微信直播”

    座谈会参会代表由国际嘉宾和国内茶企组成。国际方面包括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协会主席 Pierre  Johnson,德国茶叶协会秘书长Maximilian Wittig,澳大利亚茶叶协会 CEO Sharyn  Johnston,意大利茶叶协会主席Marco  Bertona,肯尼亚农牧业研究机构茶叶研究所所长 John K Bore,斯里兰卡茶叶局主任 Hasitha De Alwis、丹麦茶叶协会主席Alexis Kaae等嘉宾。

    为使座谈会有的放矢,主办方在筹备阶段向国内出口企业广泛征集了意见,并搜集归纳了热点问题。从企业关注点出发,邀请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茶叶专家分别做了“欧洲茶叶市场情况”、“有机市场对于欧洲茶叶市场的重要性”、“澳大利亚茶叶市场发展趋势”的专题演讲。之后,围绕出口问题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为满足更多茶企参与座谈会的愿望,中农促茶委会和茶周刊通过微信群,将座谈会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文字直播,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与。通过创新会议形式,明显提升了传播效果。

    农残问题——

    会是永远的痛吗?

    谈到出口,困扰中国茶叶的首先就是农残问题。

    德国茶叶协会秘书长Maximilian Wittig第一个发言:“德国的绝大多数茶叶都是来自于印度、中国,绝大多数的绿茶是来自中国。近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德国最主要的茶叶供应商,但是去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是因为食品安全方面的规则,包括化学残留问题,造成了中国绿茶出口量下降。”

    据他介绍:国际茶叶市场是一个严格监管的市场,特别是杀虫剂、农药残留方面。几乎每隔两个月,欧盟委员会(EC)No 3962005监管条例中的最高农药残余量政策就会调整。“欧盟还有专门针对中国监管的法律法规,此法律法规每隔半年会进行调整,我不知道这个法规什么时候能停下来”,他还表示:“中国出口到德国的产品接受的检查比其他国家多,来自中国的每10个产品中会有1份产品要接受包括杀虫剂和其他农药残留的合规检查”。

    “也许这种法律法规未来会得到改善,但是当前对中国茶产品的检查的确是多一些。”他表示。

    澳大利亚专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情况: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茶叶,拼配后再出口到新加坡和香港。即使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更便宜,但新、港的客户还是希望在澳大利亚拼配生产,然后购买。因为人们担心中国茶的农药残留。即便知道中国的茶叶质量很好,但是他们仍然有这样的担忧。

    对此,中农促茶委会秘书长魏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欧盟市场一直是中国茶叶非常关注的市场。随着农业部对标准的调整,跟随北美、欧盟的标准进行更严格的生产控制,包括农业部进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等。我们也在行动,相信终有一天开拓欧盟市场会更顺利!”

    讨论阶段,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国外专家给出了各自的参考意见:关于农残标准,中国茶企通过查阅网站就能找到相关的信息,获得基本的了解;如果想了解得更仔细可以询问德国茶叶协会,获得所有的信息,比如有关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等等。

    德国和法国的专家还表示,如果茶叶声称有任何诸如保健之类的功能,都不可能在欧洲市场通过监管。

    有机茶叶——

    方兴未艾,挑战增强

    对于大健康时代来说,“有机”则是另一大关注重点。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协会主席Pierre Johnson,针对有机和茶叶的关系做了第二个发言:“在法国,每四个消费者中就有一个消费者会喝有机咖啡或者有机茶,有机茶的价格是普通茶叶的2—3倍”。

    目前,国内有机农业正在发展,由于有机农业的管控比普通的农业要严格很多,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

    Johnson还表示:“好的方面就是中国政府准备和有机行业合作。有机茶叶或高端茶叶在欧洲售价更高,这样农民能有更高收入,也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潜在客户和长期客户会更多,不仅仅是一次消费。欧洲想要有机茶,供应商可以和分销商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商业伙伴关系,这和传统的关系不一样。”

    讨论阶段,专家建议:有机农业不仅仅是对农残量的要求,还有对生产方式的要求;有机标准需要第三方认证,而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第三方认证。像德国的第三方认证公司他们每年都会做现场检测,也会检测土壤的农残量。欧盟要求的是产品到达欧洲时候要检查它的农残量。

    海外市场——

    雾里看花渐渐明

    除了市场政策环境,海外茶叶消费有哪些特点?澳大利亚茶叶协会CEO Sharyn Johnston以澳大利亚茶叶市场为代表,做了第三个发言。

    “澳大利亚90%的茶叶来自进口,主要来自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国。在澳大利亚主要的喝茶场景式是英式早餐茶,所以市场和英国市场差不多。红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销量逐年下滑,绿茶近年保持强劲增长,调味茶的增长也非常迅猛”。

    “澳大利亚人喜欢绿茶,主要是因为绿茶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喜欢绿茶的味道。”Sharyn Johnston表示,“澳大利亚人对绿茶的冲泡方法缺乏认知,要么泡的太久,要么泡的时间不够,要么水温不适宜,导致泡好的茶叶味道并不好。所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绿茶的了解非常关键,这需要一个教育过程”。

    她建议:“在澳大利亚,茶叶不需要非常昂贵的包装,我们希望非常朴实的包装,而产品信息完整准确非常重要。除了要包括茶叶的产地、口味、加工日期,还需要包括冲泡和煮茶的方法等。”

    法国嘉宾同样在演讲中提到调味茶和包装,“近几年,法国有一些高品质的调味茶出品,使得年轻人也越来越喜爱喝茶。所以现在我们在包装上、营销上也做了一些改变,从通常意义上的茶包,现在有了茶棍、速溶茶。速溶茶可能不是高品质的茶叶,但它确实帮助了茶叶市场的发展。”

    在茶叶的冲饮方式上,澳大利亚开始使用和烹煮咖啡的方法一样来烹煮茶叶,这种名为“虹吸式冲泡”的方式在当地非常流行。

    销售渠道上,澳大利亚的红茶主要在超市销售,绿茶、调味茶主要在咖啡店。

    沟通交流的努力会成为

    出口的潜力吗?

    会议后半程,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企有备而来,向在座的国际专家不断提问,会场格外热闹。

    中国茶在国际的消费情况?国际茶叶市场未来趋势?国际茶叶爱好者怎样看待花茶?黑茶和红茶,在国际上有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也促使国际专家不断交流沟通,认真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使得整个座谈会内容始终保持高水准。

    座谈会结束后,魏有表示,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小时,非常精彩。有交流、有争论,也有很多建议。沟通交流也是生产力,作为行业协会,未来将更多举办类似的国际茶业交流活动。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