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经济新常态下,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处理这种田间废弃物的新模式。在机械化回收推广的基础上,秸秆已经逐渐有了还田、饲料化、沼气化等多种利用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已探索出更多的秸秆综合利用渠道。
本报讯 近日,财政部、农业司公开了2016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情况。评价结果表明,各省都在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政策实施效果良好,各地区乱堆乱烧现象有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初步构建。从整个运作流程来看,第一步就是机械化回收的推广。大规模整合秸秆进行分级利用必然少不了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环节,机械化收割、打捆、压块将有利于回收和运输。同时,也可以对秸秆进行统一调配,便于输送。
机械化回收模式会在农作物成熟之际进行抢收,及时完成收割、打捆一体化工作。目前,运收采取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包括“发电厂自行运作”“分散性收储运”“集约型收储运”“单位打包收储”等。这种模式直接将收和运连为一体,为有序利用奠定基础。
还田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中比较常见的选择,但是这与随意堆放在田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秸秆经过最初的机械化收割和打包之后,如果选择还田则需要打碎撒到田间,并且用还田机进行耕整。这种模式讲究就地消纳,也有土地增肥作用,所以很多地区也在研究土壤培肥技术。
经过机械化收割的秸秆除了可以还田,还可以用作饲料。公开数据显示,植物秸秆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植物细胞壁,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少量蛋白质为主。也就是说,植物秸秆可以直接用作饲料,但是从提高营养价值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先进行蒸煮、碱处理、酸处理等工序。
另外,秸秆综合利用的渠道还包括沼气化。生物沼气目前是我国在农村大力推广的清洁能源,不仅能就地消纳废弃物,还能进行循环再利用。秸秆也是其中之一,经过厌氧发酵,秸秆就能产生沼气。而且,如果稍加改变物料配比,或者添加外源添加物,秸秆产气量还能进一步提高。
如果秸秆产地工业发达,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利用途径,比如送往造纸厂。据统计,用秸秆生产1吨麦草浆相当于减少焚烧产生的2.5吨二氧化碳,节省4方木材。由于各地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所以秸秆变草浆的技术有了质的突破。利用先进工艺,可去除杂质,分离纤维,为秸秆找到另一条出路。
当然,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包括生物质天然气模式、炭基肥模式、气化发电联产技术模式等。露天焚烧、田间堆埋已经不再适合秸秆处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将助力秸秆找到更多资源化归宿。
案例1
辽宁本溪“废弃物”变身新型“羊饲料”
“去年,省、市农业部门将绒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在我的羊场实施,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购买了秸秆加工机械设备,建成日光暖棚贮存仓,现在羊场共有1000只羊,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一倍。”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初宏伟种羊场负责人初宏伟高兴地说。
秸秆废弃或露天焚烧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为此,国家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出绒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这一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去年,辽宁省财政厅为本溪市协调资金400万元,集中在桓仁、本溪满族自治县实施,共建立示范场点4个。
该项目是将秸秆压捆塑包青黄贮加工及保存技术、TMR饲料配制饲喂技术、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及配置等有机结合,形成了科学实用、切实可行的秸秆科学养羊配套技术,不仅能让羊养殖业健康发展、增产增收,还对减少秸秆露天焚烧、改善空气质量、发展循环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溪市及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组织、管理、指导、宣传,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成立专门的技术推广组,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项目实施工作。该站及时组织由承担此项任务的养殖户参加技术培训班,聘请辽宁省畜牧技术科学院教授“传经送宝”,请技术骨干亲临养殖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户到示范户那里参观学习。
本溪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还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按照省相关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管制度;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项目高效实施,成为全市农民绿色增收的新亮点。目前,该市已建设绒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配套技术秸秆塑包青黄贮日光暖棚面积280平方米,养羊6000只,辐射带动养羊40万只。
(马兰)
案例2
江苏盱眙秸秆综合利用环保又增收
“现在秸秆成了抢手货,收割机一边收麦子一边就把秸秆打成捆、装车,并在田头就付款给农民,”江苏盱眙县铁佛镇农技站站长郑同江说,小麦每亩地生产秸秆约200公斤,可以卖60元。目前,全镇秸秆总量1.2万吨,农民可增收300多万元,能解决翻地或收购费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盱眙县现有农作物两季种植面积212.6万亩,年产秸秆总量约85万吨。该县坚持秸秆还田为主,多种形式为辅,积极探索秸秆循环利用、转化增值为重点的综合利用新模式,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超过80万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今年“三夏”期间,盱眙县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抓手,以发展大马力拖拉机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投入秸秆还田机具约2.8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机具有4200台,新增安装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825台,新增专用秸秆还田机116台,新增配套大马力拖拉机旋耕机1104台,投入财政补贴资金2118万元,全县小麦秸秆还田面积达85万亩,还田率72%以上。“秸秆打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小麦秸秆还田以后,下一茬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能增产10%左右,还能降低化肥使用量。”盱眙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该县强化秸秆龙头企业作用,充分利用秸秆发电、制料、制垫、制肥等功能。江苏光大生物能源、江苏联军润农生物质能源科技等20多个秸秆利用企业在全县建立30个秸秆收购点,购置秸秆打捆机械设备及车辆30多台套,收储小麦秸秆约25万吨;已建设秸秆沼气池8000个,秸秆气化2万吨。另外,秸秆固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多方面利用均有发展。
(姜采蓝 张小燕 胡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