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7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能源车电池回收新政明年落地


    本报讯  面对破百万辆的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未来车用电池回收已经成为新能源车行业面临的新难题。国家层面也在抓紧补齐“短板”,通过一系列政策,破解新能源车推广中的难题。近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国家标准宣贯会举行。这意味着,国内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将步入正轨。

    据了解,《拆解规范》已于今年5月公示发布,并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余能检测》已经通过报批,有望在明年正式发布实施。

    根据科技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车保有量比例高达50%。按照新能源车电池5—8年的使用年限计算,目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回收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新能源车使用三元锂、磷酸铁锂等多种类电池,同时规格繁多,电池回收后处理工艺技术复杂、流程较长,许多企业并不具备电池回收的经验和能力,也缺乏专业的电池回收处理设备,依靠传统手工等拆解方式可能产生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风险。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进入拆解程序的新能源车电池不足1万吨,超过八成的回收电池滞留在车企。本次出台的《拆解规范》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作业程序、存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业性的发展难题,规范了我国车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及拆解、专业性技术及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与此同时,有望在明年实施的《余能检测》则对回收后的电池外观检查、电压判别、充放电电流判别、余能测试等检测流程,为新能源车电池二次使用提供评价依据,未来将有效降低新能源车电池成本。以新能源车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为例,其中包含钴、镍等重金属。在我国矿藏两种重金属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近年来进口比例持续升高,同时价格也呈上升状态。而在达到使用年限的新能源车电池中,通常还有高达80%的容量能够使用。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对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次使用,将降低高达60%的新能源车电池成本。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加紧出台新能源车电池回收相关政策的同时,各新能源车推广城市也在新能源车准入时将电池回收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透露,新能源车企在申报进入北京市新能源车示范推广备案目录时,是否与电池回收企业签订电池回收合同以及电池如何进行二次利用,已经成为备案时的考核因素之一。

    (刘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