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企对品牌建设很是看重。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缺乏经验,加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建设品牌成为了很多企业普遍的困惑。一旦确定了方向,茶叶品牌塑造就显得尤为关键。遵循着行业本质规律,企业就掌握了面对不确定性成竹在胸的能力。
品牌建设中的 “三座大山”
首先,茶行业文化氛围太重,企业个性不足。
茶叶是一种有历史和文化的产品,几乎所有的茶企都在宣扬其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几乎成了所有茶叶品牌固有属性。著名管理学者陈春花教授很看好茶行业,后来调研发现太难了,因为这个行业太有“文化”了。茶叶不能抛弃文化而独立存在,但是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变,文化不能孤立地提出,更不能牵强附会,否则竞争力便会大大下降。如何在历史文化中挖掘茶企品牌独有的个性,占据然后放大,是茶企品牌建设的首要课题。
其次,强品类,弱企业品牌。
中国有上千种类茶叶,名茶就有200多种,名茶又以产地和品类命名,每个品类都有一些很美的历史文化典故,这样先天的优势,造成大多数企业乐于宣传品类,甚至弱化企业品牌。长期下去,只会扩大品类名和企业品牌的差距,形成恶性循环。笔者很是不赞同对茶叶品类做出价值排名。中国茶企成长的第一命题就是怎么成为品类的NO.1。
最后,几乎所有茶企都忽视明星产品的重要性。
明星产品不是产品战略,而是品牌战略。消费者以品类来区分,以产品来选择,当消费者还在自己所信任的品牌圈中犹豫不定时,明星产品像一把锥子,直接刺穿消费者的心理防线,直击目标。明星产品和企业品牌一样,也需要一套好的品牌信任体系和传播体系。白酒中的洋河蓝色经典、国窖1573、水井坊、飞天茅台不仅成功抢占优质客户,还带动了整个产品线的销售。大多数茶企目前处于明星产品品牌打造的初级阶段,真正把明星产品当做品牌来打造的凤毛麟角,所以造成似乎家家有明星产品,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产品品牌的假象。
塑造品牌的必由之路
成功的品牌或者说让人尊重的品牌,都是有某种相同之处的,他们尊重市场,关怀消费者,感恩员工。而那些失败的品牌普遍都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不按常理出牌、破坏市场秩序乱中取胜的品牌肯定会在某天遭到市场的唾弃。中国茶叶品牌塑造要遵循哪些规律呢?
尊重消费形态
我国茶叶消费形态主要分为四种:团购、送礼、投资和品饮。如今,机会红利畸形消费一去不复返,泡沫消费开始回归理性,市场更加理性,大众消费格外受到关注,消费需求将得到尊重。
茶叶消费人群主要以35岁以上的男性为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饮茶的健康养生功效的认识会越来越强,老龄化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多,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增多,中产阶级用户(家庭年收入6万-50万)的崛起,这些潜在消费群体也要得到足够重视。
茶叶主要消费方式有过节送礼式消费、投资增值式消费、个人品饮式消费、茶馆体验式消费、团体订购式消费。近年,在线消费方式增多,主要侧重年轻群体的办公室消费,其中女性消费群体更喜欢红茶、美容养生茶等。
尊重竞争环境
政务商务团购市场的优质特性,不仅贡献了茶行业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让茶企不论大小依托这块市场都活得很滋润。但也直接导致了茶企高度同质化的现状,注重装修、注重包装、产品几无差异、品牌全部诉求是打动政商人群。
茶行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生态:区域化生存。茶行业销售额过亿的企业真正能够实现全国化,但真正能够实现全国化布局也就天福、大益和八马。如何突破区域限制真正实现全国化扩张是众多品牌的愿景之一。
全国化困局的原因众多,有政务商务消费的地方保护、有传统渠道层级多、细碎化、不透明的原因、有竞争的原因,但品牌产品同质化是企业对区域能硬性分割的根本原因,也是区域品牌全国化困局的根本原因。
尊重信任体系
经营茶叶品牌的本质就是经营信任!当品牌的行为值得信赖时,顾客就会更加信任他们,并展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反过来,顾客对一个品牌更加钟情,又会增进品牌内生改进。就这样,品牌形成了一个信任的良性循环。
品牌信任体系有三个核心要素:品牌立场、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主张。品牌立场就是明确和竞争对手有哪些不同;品牌核心价值就是明确自己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品牌主张就是如何让消费者响应自己、拥护自己。
星巴克的品牌立场“第三生活空间”,品牌核心价值“星巴克销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品牌主张“星巴克体验”。华为的品牌立场“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品牌核心价值“以客户为本、以奋斗者为本”,品牌主张“以行践言”。
品牌信任体系让一个企业有了生命,变得更独具个性和魅力。很多茶企都是在做了大量的品牌工作之后,回过头才发现,真正要回答的还是品牌信任体系的关键问题。没有系统的品牌信任体系,今天做这块,明天做那块。没有构建品牌信任体系,logo设计无神,传播就会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