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中发〔2015〕11号文件下发已有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各地供销合作社从恢复重建基层组织体系、转变经营发展方式、改革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陆续投入到深化综合改革中。他们谋篇布局,绘制改革蓝图;他们开拓创新,转变服务方式;他们凝心聚力,提升服务水平……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在“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方针的指导下,一些供销合作社在自身转型发展和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等方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江苏盐城市:社助农收入七亿余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涵盖近20万户农民,帮助农民实现收入7亿多元,新增农民就业5000人……6月2日,江苏省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公布综合改革“成绩单”。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销合作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从2014年下半年起,以东台为省改革试点县,坚持“姓农、为农、务农”的要求,不断积极探索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全省树新标、全国有影响的“时堰模式”。
长期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一直存在着主体多元、各自为战、效率低下的弊端,针对这类问题,盐城市社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促进各类组织之间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构建起以市、县供销合作社为核心、镇级供销合作社、村级为农服务社共同参与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在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方面,盐城市支持供销合作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在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形成上下贯通、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据介绍,目前盐城市社已经创办了涉农金融服务组织7家,入社社员4000多户,年投放互助金超过2亿元。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盐城市社积极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社有企业发展机制,全面探索农机作业服务、积极开展植保农技服务、扎实推进订单农业服务。目前,盐城市社已建成营运5大农批市场,年交易额达60亿元。
据了解,到2020年,盐城市社将领办、创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个,为农服务合作联社60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50家,所有县级社按照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体制运行,使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加高效。
(单璐 于雪纯)
黑龙江伊春市社:精准服务“三农” 助力转型发展
黑龙江省伊春市供销合作社围绕“三农”工作,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在保障农资供应、开展农技服务、破解生产难题等方面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助力绿色化转型发展。
农资供应一直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新时期如何从传统的经营向服务转变,改变农资供应经营散乱的现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面临的新课题。伊春市社联系了黑龙江省农资龙头企业倍丰集团公司,通过各县、市(区)的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企业,积极为农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农资。针对农资价格总体上涨的形势,他们积极与厂家协商,努力维持价格稳定。针对个别农资品种出现的供不应求问题,他们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确保市场供应,仅今年春耕就实现农资销售服务2930万元。他们还积极参与工商、质监部门开展的“红盾护农”“春雷行动”等专项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者的嚣张气焰,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权益。
伊春市社积极与市农委、科协、农业技术推广等有关部门对接,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活动,培养农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种田的意识和水平。通过参加科技大集、走村入户、召开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解决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们积极解决农民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桃山镇供销合作社于2014年1月建立了“农业技术服务平台”,3年来共接听咨询电话近5000次,帮助和指导农民解决种植方面的疑难问题3000多个。 铁力市供销合作社为了改变偏远农村农用车辆加油难,积极与省社龙田一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华盛兴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调,通过引资的方式,在双丰镇和工农乡最偏远村屯兴建2座加油站,3座撬装式加油站,彻底解决了困扰偏远村农民加油难的问题。
伊春市社还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合作种植、养殖等业务,以需定采、以需定种,以市场需求推动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订单种植、散粮收购等形式,保障了中小农户的利益,推动了农民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桃山利威冷冻厂是桃山镇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合作企业,2016年与周边林场所26户玉米种植大户签订种植协议,种植面积110公顷,年可供加工玉米350万穗,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人以上,创造经济效益110万元。
(伊文)
甘肃甘谷县社:“三社一会”搭起综合性服务大平台
清晨的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三十铺村在薄雾中刚刚醒来,郭胜明便已早早来到了自己的“辣椒工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他穿上工作服,先将炒炉、石磨等机器通上电源,然后拿起小笤帚将炒好的辣椒丝扫入石磨碾成辣椒面,看上去并不复杂的几道工序,郭胜明却操作得格外细致。
“多亏了三十铺供销综合服务社这个为农服务的好平台,现在资金、销路都不愁了,只想着怎么提高辣椒产品的质量,真是放开手脚发家致富哩!”说起这几年的致富经,郭胜明喜不自胜。2014年,郭胜明先是从资金互助社贷款一万元,建起了自家的蔬菜大棚,当年不仅还了贷款,还办起了辣椒加工作坊。去年,他又向资金互助社贷款2万元继续扩大生产和经营,收入也由以前的每年8万元增长到了20多万元。
据了解,自农村基层供销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三十铺村在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社“三社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形成了“三社一会”模式,打造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幼儿园、农资配送、测土配肥、资金互助“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格局,重点向群众提供产品营销、信贷支持、物流配送等26项服务,已成为该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供销服务社不光对本村人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变,同时也拉动了周边5个乡镇、30多个村社的收入。”供销综合服务社主任郭胜甲说。
三十铺供销综合服务社的改革仅仅是甘谷县供销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谷县供销合作社把“三社合一”改革作为重点,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现辖乡镇供销中心社实体社15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5个、社属企业9家、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个、各类涉农协会21个。
(吴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