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赣鄱大地,一派春意浓浓,茁壮成长的禾苗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而这背后有着江西鄱阳农商银行对“三农”的长期支持与洒下的金融甘露。
坚守定位:做细做透农村市场
鄱阳农商银行始终坚定“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不动摇。该行深耕“三农”市场,不仅仅是在理念上,更重要的是在落实行动中。自2014年以来,鄱阳农商银行所有贷款均投向500万元以下的小额农贷和涉农小微企业。
鄱阳县拥有160多万人口,是江西省人口最多的县。为满足农村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鄱阳农商银行常态化推进“四扫”(扫园、扫村、扫街、扫户)工作,积极主动上门对接客户,加大客户营销拓展力度。2014年在鄱阳全县范围内开展“四扫”活动,2015年开展精准“四扫”,2016年开展深度“四扫”。通过长期深入开展“四扫”活动,做细做透农村市场。
截至2017年3月31日,鄱阳农商银行各项贷款53.57亿元,较年初增长6.68亿元,增幅14.2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0.55亿元,较年初增加5.65亿元,增幅16.19%。
创新产品:总有一款产品适合你
在产品设计上,鄱阳农商银行除了用足“两通”产品(“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小额农贷”外,还创新推出“林农绿色通”“渔民畅通贷”“惠民农机贷”等信贷产品。
“要是没有鄱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林农绿色通’贷款,我真不敢想象去哪筹措那么多资金。这下好了,林地里的杉木能正常施肥,现在长势非常好。”家住鄱阳县油墩街镇的李忠感激地说。
为支持当地林业发展,着力解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鄱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林农绿色通”特色贷款品牌。该产品由鄱阳农商银行对接鄱阳县林业局、林业协会,本着共同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推进经营稳定、发展潜力较大的林业生产户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加快发展的目的,合作三方平等协商签订“‘林农绿色通’框架协议”。
除了针对林区推出“林农绿色通”外,该行还针对鄱阳县莲湖乡大多村民以打渔为生的特点,为当地渔民量身定制出一款新产品——“渔民畅通贷”。该款产品由鄱阳农商银行与当地航运牵头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航运牵头企业为贷款渔民连带保证担保,农商银行根据抵押船舶实际价值确定贷款额度,原则上单户不超过500万元。在贷款利率上,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90%-100%执行;还款期限1至3年;在还款方式上,可实行按月结息,也可一次性还本。
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过去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乡村地区依然实行人力耕种模式,农业生产力未得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一现状,鄱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惠民农机贷”产品。
“惠民农机贷”由农商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专项用于购置享受国家补贴农业机械的贷款,单个农户申请的“农机贷”贷款最高不超过农用机械总价款的120%。同时,“惠民农机贷”原则上实行“一年还款,按季结息”的方式,若因农户资金周转困难,可申请制定符合农户自身资金回笼的还息方式,减轻农户还款压力。截至2017年3月底,该行共计发放1006笔农机贷款,余额4680万元。
优化流程: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鄱阳农商银行不断创新信贷运行机制,优化“涉农”贷款流程,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该行特别针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办贷资料、简化办贷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实行限时办结制。其中,“三农”事业部由原来每周1次下发贷款批复变更为每周2-3次下发贷款批复;小微事业部实行实时下发贷款批复,节约客户时间,方便客户及时用信。
在服务渠道上,该行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对各行政村实施电子机具全布放,为广大农户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并且将贷款条件、放贷流程、监督电话等公布于各个网点,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绿色贷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