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建设大幕拉开伊始,推进农业合作就成为中哈两国合作的重点。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副部长古丽米拉·伊萨耶娃曾在去年10月召开的首届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上表示,希望中国投资者踊跃投资哈萨克斯坦农业,将此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为此,哈萨克斯坦政府制定了包括税收、通关在内的多种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耕地面积辽阔。农业在哈萨克斯坦未来发展计划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中国贸促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调研报告》指出,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是哈萨克斯坦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这一点在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计划”中也有着明确表述。在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计划”中,对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农业现代化,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建设世界级养殖业饲料基地。发展纯生态农场经济以及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中小企业。到2050年,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增长4倍”。
“哈萨克斯坦本国人口少,市场狭小,它的发展战略主要是用本国生产替代外国进口,所以大力发展本国农业。现在主要是想跟中国合作。”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肖辉忠博士说。
哈萨克斯坦盼望能够打开中国粮食市场。肖辉忠说,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成本非常低,农业投入少,产出高,所以想推动向中国出口粮食。其中,小麦是哈萨克斯坦的重要农产品,年产量达200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出口,出口量位居世界第六。
但哈萨克斯坦小麦生产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精细化、产品化程度也不高。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倪国良介绍说,哈萨克斯坦小麦的深加工能力不够,加工产出的食品非常单一,“主要是加工成面包,不像中国对小麦深加工能力极强,两国在农业方面合作,也可以发挥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技术和市场给了哈萨克斯坦小麦新前景。2015年5月,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建成,这一示范园由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共同开发建设。有“杨凌技术”的支撑,2016年园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亩产最高达到319公斤,远远超过当地品种亩产的175公斤,增产近一倍。今年2月,哈萨克斯坦小麦首次过境中国发往东南亚市场,这标志着中哈粮食过境安全大通道正式打通。自此,哈萨克斯坦小麦通过铁海联运过境中国,运至东南亚国家仅需20天左右,交货期限大大缩减,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小麦较同类小麦在货价和运线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