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威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走立体服务之路

路英俊 赵国华

    5月18日,56岁的河北威县农民石存生在院里忙个不停,额头上挂满汗水,却无法遮盖他满脸的喜悦。“地方已经不够用了,打算再建一个600平方米的车间。”他指了指地上已经打好的钢筋混凝土地基说。

    老石在邻近县城的南关村租了个大院子,做小米加工生意七八年了。令他高兴的是,这一年多来他的生意非常红火。“以前只有两三个人,现在雇了12个人;以前每天卖两三吨,现在卖20吨;以前只往县城及附近的超市、粮油店送,现在卖到北京、山东、甘肃、辽宁等地;以前每年挣三四万块,现在每年挣十几万块。”老石说。

    这么大的变化是怎么来的?

    “多亏了‘供销e家’啊,帮我们在网上卖小米,一下子就卖火了,卖到全国去了。”老石说。据悉,通过“供销e家”电商平台,威县2016年网上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

    “以前供销合作社主要是向农民卖农资,现在转型为替农民卖产品,帮农民实现增收。”威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李保辉说,威县供销合作社曾经是个典型的“三无”县级社,基层网络空白、经济实力薄弱,自2014年成为省、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后,创新观念、大胆探索,相继推出打造农民股份合作体、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服务中心、开展乡村365和农技110及电商进农村等举措,实现了从单纯的物资供应向全方位的支农服务的转型。

    为帮农民增收,威县依托常庄镇新型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社。常庄镇新型供销合作社主任吴敬收介绍,何庄村有178户农民,其中贫困户75户,分别以资本、土地、劳动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占全村农户的83.7%,合作社亩均产出达2万元,比普通作物产出增加10倍以上,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户均年收入5万余元,人均1.6万元,全村一举实现整体脱贫。

    威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了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综合服务中心,致力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组建超市20家、农民合作社36家。“我们创办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优势,吸收社员160个、建设蔬菜大棚265个,通过籽苗、农资供应和技术指导,使社员每个大棚增加效益5000多元。”高公庄乡供销合作社主任彭立峰说。

    威县还开展“乡村365”和“农技110”服务,通过在县城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乡建直营店、在村建服务社的方式,形成上下一体、功能完备的为农服务体系。目前已接受农民咨询电话10万次,服务群众16万人次,推广种肥同播、水肥同施、宽垄密植、大棚滴灌等农业生产新技术30余项。

    据了解,威县供销合作社独资和控、参股企业从改革前的2家到如今的9家,16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组建村级终端服务站点600多个,立体式、复合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