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峰会结束后,就传来消息:龙冠生产的西湖龙井成为峰会指定用茶。茶周刊记者立刻联系龙冠公司品牌推广部经理宋佳,采访到了龙冠龙井茶中选峰会的来龙去脉。
品牌积淀 东方名片
西湖龙井悠久的茶文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成为“最中国”的文化符号。这一点,是具有广泛社会共识的。在峰会举行前,茶周刊在自己的官微上专门对峰会用茶做了预测分析,并做了读者调查。调查显示:在推荐的“城固茶”“茉莉花茶”“龙井茶”“泾阳茯茶”“正山小种”五种茶中,龙井茶以40%的得票率高居第一,茉莉花茶、正山小种分别以30%、12%分列第二、三位。
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介绍,“习总书记提的‘四个自信’之一的‘文化自信’,需要一种媒介向外展示,茶叶就是一种媒介、一种文化符号,是用一片树叶讲好中国故事。”他说,这次论坛指定使用的龙井茶,产自位于五云山脚下的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记者发现,西湖龙井近年来频频亮相重要国事活动,与它的超高知名度不无关系。
科技进步 品质优先
“这个中国故事不仅仅包括传统文化,还包括科技进步和文明程度。”姜爱芹如是说。谈到如何成为“一带一路”峰会国家领导人指定用茶,姜爱芹说出了他们选材、加工的门槛。
首先只选用龙冠在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内100多亩树龄在10年左右的“龙井43”茶园作为原料,其次是50多名工龄30年以上的炒茶技师用传统手工技艺炒制明前茶:摊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挺长头和精制整理……20多道工序用量化指标逐个拆解到每道工序的负责人。
姜爱芹认为,要打好文化牌,还首先要跨过基础门槛——“安全”。如今,龙冠已将茶叶从种植到初制、精制、成品拆分为26道工序,12道品控程序,将茶叶的品质,用科学的方式量化。
不久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到龙冠参观后非常惊讶,传统的西湖龙井纯手工的制作工艺,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控从而达到规模化的复制,中国的农业企业现在的标准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天下至味 必做于细
为确保质量,龙冠依托中茶所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和陈宗懋院士的安全管控团队,达到了今天这样的品质高度。
据介绍,我国茶界目前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领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也是龙冠茶叶质量安全管控室。目前唯一给龙冠作茶叶安全管控全程支持及产品质量安全背书。陈院士名气很大,工作更细。其研究团队为龙冠建立了一整套茶叶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包括农资选用、病虫防治、鲜叶到成品的检测分析,以及茶园基地风险管控措施及实施等,这才保障了龙冠出品茶叶100%安全。
龙冠登顶 来之不易
据介绍,自2017年2月收到论坛筹备委员会遴选用茶的意向信息,龙冠开始认真准备有关材料,并按照G20峰会用茶的筹备经验开始从源头做好产品的生产安排。在2月至4月中,龙冠经过几轮的的申报、审核和评估,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全程监管,最终成功登顶高峰论坛。
据龙冠品牌推广部经理宋佳提供的资料,入选的具体为“龙冠龙井雀舌级”“龙冠龙井特级”产品,分别作为高峰论坛的元首及部长礼宾用茶,而龙冠工夫红茶作为论坛茶歇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