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5月12日改制成立至今,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已迎来她的“一周岁生日”。
“我们始终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将通过三年时间成为服务徐州市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方性龙头商业银行。”这是徐州铜山农商银行董事长骆新超在改制开业时的感言。一年来,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已经成长为注册资本9.25亿元,存贷款规模近450亿元,徐州市资产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朝着梦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步入了改革发展66年历史中,创业劲头最足、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文化风气最正的新时期。
战略为魂
改革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要有战略,这个战略一定是按照经济金融政策通过自身在经营一线中去感受的,要提前预判、及时转向,才能增强效益。”徐州铜山农商银行董事长骆新超说。
2012年,当银行业还在为规模排名进行盲目扩张时,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就敏锐地捕捉到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间流动性风险问题,并迅速告别了对泡沫化经营和外延式增长的依赖,转而更加注重效益领先和质量增长,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大额贷款、“两高一剩”、异地贷款实施限制性措施,压缩保证金规模,加大储蓄增长,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配置大量流动性强可变现资产,平稳度过2013年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同时,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升到全行总收入的30%以上,大幅度增强了盈利能力,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为不良资产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面对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以及诚信体系建设的加快,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又将经营风险作为最大的风险,率先提出“坚守支农支小、提高自身效益、重树支持实体经济本源”的战略方向,按照“一体两翼”的转型方向和“普惠金融”的转型策略,提前布局“大零售”业务,围绕“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创新环保企业,实施公司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新机制,徐州地区创新推出“阳光惠农贷”、“富商宝”大额农户、商户纯信用信贷产品,推出徐州地区针对公职人员期限最长、授信额度最大、利率最有竞争力的的“精英易贷通”信贷产品,针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需求,徐州地区首家推出“供应商便捷贷”。同时,建立FTP为核心的“利率测算补偿”和“考核到人”的绩效体系。对不良贷款的挖潜也逐步进入高潮,激励问责双拳并用,开展全员清收,深挖表内外不良资产“金矿”。
截至目前,徐州铜山农商银行贷款余额已达179.11亿元,剔除贴现较改制初期增长21.63亿元。 其中小微企业贷款较改制初期增长9.93亿元,增幅13.09%,涉农贷款余额38.18亿元,较改制初期增加4.47亿元,增幅13.26%。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艘徐州金融市场的巨轮,始终紧握前进的轮盘,逆风平稳前行。
情系民生
绘就普惠金融战略新画卷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更是难点。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对普惠金融的探索始于2012年,起于不忘初心的农村金融服务,按照“保市区、扩农村、服务‘三农’中小微”的目标,将农村市场作为主战场和主要业务增长区域。历年来,先后在吕梁、吴桥等革命老区,大李庄、西朱等金融服务空白区点新增复设物理网点,在城区大力发展离柜金融和移动金融,在徐州市主城区首家布设自助领取高铁票的设备“银铁通”、全自动保管箱和“双机银亭”等特色机具,贷记卡、贵金属、理财产品业务从无到有,借记卡发卡量达95万张,电子银行客户数40万,柜面替代率74.6%,逐步建成了“营业网点86家+移动金融+自助银行40家+金融便民服务站287家” 覆盖城乡的普惠金融体系。
2015年以来,在改制组行的旗帜下,面对党中央的号召和互联网大潮以及120多万客户的服务诉求,作为徐州地区唯一一家主城区渠道全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又在战略的高度,敢为人先地推出“e行无忧”移动互联网普惠金融APP生态圈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平台扩展初期,抓好了公职人员这一核心资源,新增徐州市铜山区106家单位8414名公职人员的代发工资业务,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的发展。培育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动力,通过平台农业在线,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对徐州市棠张水果萝卜、徐村食用菌、单集粉丝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进行产品包装。帮助单集商户在线销售特色粉丝2万斤,帮助房村镇藕农在线销售滞销莲藕10万斤,水电煤气等便民缴费和金融产品上门服务功能,让广大市民减少了许多奔波,积极鼓励市民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上线扫码乘公交功能全国银行业首创。截至目前,平台已下载注册用户22万户,其中“三农”客户群体占比达70%,商户入驻1500余家,用户累计消费和使用各项功能3万余次。
“从银行的角度,e行无忧平台一定是在战略高度深刻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一次大变革和大转型,因为她符合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方向,符合民众普惠金融的需求,促进金融行为前台场景化、后台专业化。同时,她又具备独特性、普惠型、区域性、排他性,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真正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艰巨性和长期性。”骆新超介绍说。
2017 年4月21日,以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为依托,徐州市智慧型普惠金融生态圈启动暨“e行无忧”产品发布会成功启幕。“e行无忧”19类、97项社会化生活服务功能和地方金融机构属性的普惠金融战略,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正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引擎,社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客户年龄结构显著优化,电子银行业务飞速发展,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力,以信用体系为基石,围绕用户需求,实施供给侧改革,研发21款“无忧系列”贷款产品,打造了以满足客户消费信用平台一体化为核心的零售新模式,构建客服、渠道、营销、研发运营新机制,改革发展呈现新蓝海。
守土有责
防控金融风险始终在第一位
创效基于合规的理念深刻印在徐州铜山农商银行每一名干部员工脑海里。以系统建设为手段,严管厚爱相结合,培育合规文化,也是徐州铜山农商银行一以贯之的战略方向。
2012年以来,严格内部管理成为合规建设的主题,通过持之以恒的整章建制、理念传导、严格管理,形成15大类236项内控制度,107项业务流程图的制度流程库,如今徐州铜山农商银行的内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张闪亮名片,全省农信系统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被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授予“人民币收付业务免检资格”,在省、市、区业务竞赛中荣获各类奖项30余次,涌出了一批业务能手,“逢赛必第一”已成为了文化理念。今年以来,徐州铜山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传达了银监部门“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大风险”的排查要求,率先在全行上下掀起排查落实的新热潮。
2017年1月,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在完善综合管理平台16个子系统,180多个子模块基础上,正式启动新版PCM合规管理系统,以系统应用为导向,实现了对合规工作质量、监测、管理的提档升级。“一定要下定决心把合规系统做好,合规建设永远在路上,通过几年的积累,我们的合规管理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得到提高,从长远来看,合规系统一定会给我们单位留下长远的、沉淀的无价财富。”这是骆新超对合规管理工作的新感言。
党委统筹
聚焦法人治理体系中核心地位
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为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的首要任务,确保经营决策权牢牢把握在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董事会和经营层手中。按照党中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召开“转型之路—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大型思辨会”,启动融入党建的CIS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了区域内“最具普惠责任、最具民生情怀、最具价值增长银行”的发展目标。围绕“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搭建了权责利明晰、符合现代银行治理要求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使改制后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明晰,在管理上提档升级,肌体更加健康。创新开展“党员一帮一”、纪检责任追究机制、基层挂钩帮扶机制,从党内互助、问责帮扶、深入基层三个层面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围绕改制后的干部、人才需求,严格按照“高水平、高起点、年轻化”的用人要求,订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这一核心标准,25名优秀青年员工走上领导岗位,其中中层副职团队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达72%,具备各类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97.6%,平均年龄30.2周岁,全面打通人才培养通道。总行党委连续两年被省联社授予“四好班子”称号,发展正能量逐渐凝聚,拥抱未来的时代精神、适者生存的创新精神、互利共赢的共享精神正在迸发出蓬勃的能量。
未来三年,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将和合作伙伴一起根植徐州,服务淮海经济区,秉承开放共赢的精神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与徐州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旗舰集团,走向敢于担当的生态资源银行,无处不在的触手可及银行,开放合作的共荣共生银行,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创新经营、内涵增长、价值提升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