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部分农合机构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破解新老问题的攻坚期和坚守风险底线的考验期,这样“三期叠加”形势之下,机遇与挑战都非常明显。对此,农金机构应找准自身优势,跳出任务目标,在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中挖掘潜力,要变困难为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方位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坚持脱虚向实,努力营造改革发展新优势。
脱虚向实,资金是保障,应找准差距,在扩大规模上谋求突破。通过召开由领导班子、基层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讨论会,深刻反思、认真剖析在资金组织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聆听各级的心声和见解,找准症结,补短板、治乱象,迎头赶上。通过进一步研究完善存款考核体系,注重考核指标的量化细化,注重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合理调度,注重在切割存量存款、提高稳定性上出奇制胜,坚持实际,合理设定,科学考核,不断扩大存款市场份额;特别是市场份额较低但辖内存款总量较大的行社,更应将存量存款的切割和挖掘作为重要经营目标规划。通过加大柜面服务优化力度,切实将柜台服务作为提高存款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被投诉报查实的,应采取果断措施,给予严厉处罚。
脱虚向实,清非是关键,应强化执行,在不良处置上谋求突破。持续深入地落实省联社的各项清降措施,尤其是《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尽职管理办法》中的清收、核销、盘活、注资、重组的方式,秉承“社即是家”的理念,明确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尽职的要求,快速地盘活不良贷款,将“办法”落地实施;继续尝试采用委托第三方追偿、招标清收、产权交易平台预挂牌的方式,加快处置进度;各县行社要将中层包户、内部人员、公职人员、社团贷款、抵押不良作为清理处置的突破口,打开局面,扭转当前不良贷款持续反弹的势头;各县级行社应定期开展问责追责工作,保证这项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指定专人负责,按月开展,做出成效,将处罚切实落实到位,让信贷从业人员心存敬畏,将责任意识贯穿始终。
脱虚向实,投放是路径,应回归本位,在服务地方上谋求突破。针对部分机构资金脱实向虚的实际情况,应切实解放思想,以强化主动意识为抓手,提前规划、提前布局,均衡投放,尽快解决实体投放不足、余额剧烈波动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力度,以全面完成本年信贷管理目标为指引,牢记职责,强化履职。以省联社“八个坚持、八新目标”为统领,在辖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136”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企业和项目,积极主动提供信贷服务,努力成为全年信贷业务规模扩充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客户选择上,尽量以小微、本土为主,特别是一些高风险社,更应在小微、本土上作文章。对客户的准入应严格把关,严格实行分类。应不断提高金融扶贫工作质效,增强政治感、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精准助业扶贫、产业扶贫、带动扶贫等方面,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切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应让全部信贷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扶贫小额贷款尽职免责的知识和内容,消除广大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