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承78 创新10”系列新品
镌刻真历史 荣耀白沙溪
□ 本刊编辑部

    1939年建厂,实业报国,峥嵘岁月匆匆78载;

    2007年改制,顺时应人,辉煌崛起整整10年。

    2017年,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改制10周年暨建厂78周年的特殊节点,白沙溪凝聚厚重历史,秉承改革锐气,精制巨献“传承78 创新10”系列新品六款。

    新品未出,江湖已动!

    那么,即将于6月发布上市的六款精心之作,都有哪些精妙之处和惊人之举呢?就让我们先睹为快,先下手为强!

    高照茯茶

    “高照茯茶”是白沙溪茶厂继2016年隆重推出“福星茯茶”之后,2017年特别推出的首款限量纪念茯茶。它是2016年安化黑茶万里茶道进少林登泰山祈福之行的“福星”茯砖茶的姐妹篇,“福星”“高照”将带给您幸福、健康和希望。吉星高照,福伴一生。

    高照茯茶用料讲究,精选雪峰山脉安化境内云雾高山茶园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茶叶品质优良,内含物丰富,采用传统黑毛茶加工工艺,特殊的渥堆处理,具有独特的黑毛茶特色。黑毛茶压仓陈放6年,茶叶陈化品质更为纯正。保持了纯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的传承,采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加工制作。松紧适度,砖面平整,纹路清晰,砖内发花茂盛,颗粒饱满,内质香气纯正,菌香鲜活、浓郁,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片完整,经久耐泡。

    人生难得十全十美,得“福星”望“高照”,佛缘黑茶,福伴一生。

    7810千两

    千两茶生产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独特的加工工艺,形成了特有的口感品质和文化内涵,被茶叶界称为“茶文化的化身”。2008年,千两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挽救千两茶频临失传的技艺,白沙溪竭尽全力,围绕拯救、保护、传承千两茶制作技艺谱写了一副动人的历史长卷。

    1953年,将民间技工招收入厂成为正式工人,开保护传承千两茶及生产技艺先河。

    1983年,再次恢复生产,老技工带新徒弟,使薪火不绝。

    1997年,全面开放生产,将千两茶技术得到动态性生产保护,并提升技艺。

    2007年,白沙溪全面改制,开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新时代。白沙溪以千两茶作为拳头产品,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质升级,创新产品,两千两、五百两、百两、十两相继诞生。

    至此,千两茶制作技艺在白沙溪的大力推广下,得到全面保护、传承和发展。

    白沙溪建厂的78载,就是保护传承安化黑茶千两茶纯正工艺殚精竭虑的78年。2007-2017年改制重组的10年,是为开拓创新传播安化黑茶千两茶独特的品质品牌奋力拼搏的10年。历经10年开拓,白沙溪品牌黑茶成为安化黑茶的代名词。白沙溪千两茶更被喻为“世界茶王”。新品“7810千两”倾注了白沙溪对产品一以贯之的满怀热情,凝聚了白沙溪对品质数十年不变的专注精耕,见证了白沙溪对千两茶制作技艺的虔诚守护与传承升华。

    天尖1953 

    2005年CCTV-2《鉴宝》栏目对1953年白沙溪茶厂所生产的天尖茶估价48万元,轰动了整个茶界,成为黑茶翘楚,该年份天尖也成为孤品。那么,天尖为何如此诱人?

    乾隆年间,山西茶商与安化当地茶工,用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黑茶加工方法制成高档黑毛茶,以小篓方式蒸压装篓,制作精细,外观精致,被作为高档礼品茶馈赠亲友。

    创制之初茶叶细嫩,与传统采办的甘引、花卷茶区别非常大,且加工中条索紧细、峰苗明显、品质优越,被称为“尖茶”。清道光5年(1825年),安化籍两江总督陶澍身为太子太傅,喜品家乡黑茶,进贡篓装“尖”茶给道光品饮。因采用天字堆原料,条索乌黑油润,条索紧细芽尖显露,在众茶品中品质冒尖,被道光皇帝亲点为御品,赐名“天尖茶”,定为皇家专用茶。后来,又从工艺、选料中对茶叶品质及细嫩度进行区分,衍生出朝廷重臣专用“贡尖茶”,一般官员专用“生尖茶”。

    经过几百年的工艺传承,天尖茶原料选用安化群体种或大叶种,工艺讲究,制作精细,在彭先泽编写的《安化黑茶》一书中记载:“陕引茶由茶商在产地收购细嫩茶,运销陕西、山西一带,就叶之细嫩程度,天尖,谷雨节后采摘之茶叶,用八十二,八十四,八十六皮蔑之中雨筛筛出踩制而成之陕引大包。”

    勤劳的安化茶农在发展茶业的进程中,将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利用安化山区丰富的楠竹、丝茅、粽叶等自然资源,作为天尖茶原生态纯天然的茶品包装,七星灶烘焙,使茶叶带有高火香也带有松烟香,形成了安化黑茶独特的香气特征。丝茅插孔,即通风透气,还能在存放过程中提升茶叶品质,氧化后熟,让茶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自然陈化,切合当今回归大自然的时代追求。

    为防止1953年白沙溪天尖产品及其制作方法失传,经过2年的技艺修复,及品质对比研究,在其诞生半个多世纪后,2017年白沙溪成功恢复了1953年天尖茶的制作标准,并延续传统1953年天尖茶的选料、工艺、包装,以印证白沙溪传承传统技艺78年于一端。该款“天尖1953”纪念茶限量生产999篓,并以此为证,留世传承。

    天茯2017

    1644年前后,晋商采购湖南安化黑毛茶,运回制成砖茶,其原料产自湖南,人称“湖茶”。因为需在伏天筑制,故又称“伏茶”。后以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演化为“茯茶”或“福砖”。

    1939年湖南省砖茶厂在安化白沙溪成立,就地压制黑茶砖成功。适逢战乱时期,解决了安化黑毛茶长途运输的难题。而作为白沙溪开创者的彭先泽先生考虑的问题更为长远,从1940年开始就不断地试制茯砖。10年后,新中国成立,白沙溪茶厂得到武汉大学微生物专家的支持,1950年正式联合进行茯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并编写了《茯茶在安化》的研究论文。3年后,得到学术认证的茯砖茶产品诞生,从此打破了茯茶生产的神话,白沙溪从此守护着茯砖茶的机密。

    2007年,白沙溪为开拓新市场,深入调查,结合公司原料、工艺、文化内涵等元素,采用天字堆原料,借用天尖茶的半成品工艺,结合茯砖的发花技术,经过1年多的试验终于突破了嫩茶紧压发花的难题,产品完美融合了天尖茶的特征和茯砖茶的优点。最后将该款产品定名为“天茯”。一个“天”字不仅明示包含了“天尖”产品的用料、工艺、品质,还蕴含浩瀚无边、永无止境的意思,寓意产品的工艺开拓、品质提升永无止境。

    2017,恰逢白沙溪改制10周年,又是天茯茶上市10周年,双美并具,在2007天茯茶用料、工艺、品质的基础上,开发“天茯2017”新品。规格提升为2017g,以湖南安化雪峰山脉的高山优质茶叶为原料,传统工艺精制成,手工筑制,松紧均匀,外形齐整,四角分明,内质金花普茂,菌香浓郁,汤色红浓、滋味醇厚,且经久耐泡。

    花砖茶2017

    花砖茶由安化名茶花卷茶演变而来,诞生于1958年。当时主销山西、内蒙、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区,现畅销全国。

    上世纪50年代,白沙溪人以花卷茶原料、工艺、文化内涵为基础,结合黑砖茶的压制成型工序,为国家生产边销茶以维护民族团结,制制作出机械生产的花砖茶。

    花砖茶保持了花卷茶的黑毛茶等级用料,将花卷茶长时间日晒夜露干燥产生的发酵作用调整到半成品加工过程进行,由原来的卷状(或树形)改为砖形。初期保持特制花格篾篓、蓼叶为包装,后期改为牛皮纸包装,砖面四边特色斜型花纹代表花格篾篓形状,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茶”。其品质最大限度接近了花卷茶,但制作的流程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大缩短产品生产的周期。

    “花砖2017”精选安化优质二级黑毛茶为原料,恢复花砖创制初期花格篾篓包装,采用传统花砖制作工艺精制而成。经过2016年试制、恢复并投入局部市场,得到了很多黑茶爱好者的肯定和收藏。其外形平整、花边及文字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其包装材料与千两茶同出一宗,皆属天然,所以更适合储存和收藏。

    天天向上

    《易传·系辞下》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安化黑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五代毛文锡的《茶谱》中就有记载,与生俱来的特有品质,在茶叶界享有盛誉,具有贡茶的荣耀、官茶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安化地处湘中,位于雪峰山脉北段,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冰渍岩风化物形成的地理环境,土质肥沃,酸碱适度,自然条件最适种茶,素为我国著名的茶乡。在特殊的天赋使命和地理环境下,安化茶人用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更为独特的茶叶品质。渥堆改变了内含物的成分,口感更为醇和;特有的干燥方式,促使茶叶色泽转化,更耐储藏。天道地道人道三才合一造就了唯一的安化黑茶。天茯、天尖、天元卷加工方式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制作技艺,具有传统黑茶的品质特点。天茯茶采用安化一级优质黑毛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压制成型,发花干燥,口感醇和,汤色红亮。天尖茶采用传统工艺,保持纯正七星灶烘烤,高火香独特,口感醇厚。在小天元卷基础上,创新用料、外形,制成特制产品,保持千两茶日晒夜露干燥方式,醇和口感,香气独特。该款产品集天茯、天尖、天元卷加工技艺精华,品质不断提升,天天向上。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