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发布
本报讯 根据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到2020年,津冀供京蔬菜数量比重由2015年的20%提高到25%;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过境物流比例下降90%以上。
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介绍,《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高效畅通、环境友好、协作共赢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并布局了“一核双层、五通道、多中心”的流通网络。
“一核”特指首都鲜活农产品消费市场,将重点加快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疏解和转型升级;“双层”的“内层”为北京六环以外至京津、京冀接壤地区,“外层”为天津、河北环京地区,“内层”重点布局城市鲜活农产品中转流通等功能,“外层”重点布局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储备基地等;“五通道”指以进京高速公路为主,打造连接首都核心市场的五个方向的鲜活农产品进京运输通道;“多中心”则指在市场机制下建设若干流通节点。
申金升表示,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的规划建设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保障,有利于综合发挥不同城市在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功能,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利于带动京津冀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曾健)
京津冀畜禽养殖废弃物
利用科技联合行动启动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河北省农业厅主办,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6家单位承办的“京津冀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科技联合行动启动会”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召开。此次联合行动旨在探索一条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快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步伐,推进京津冀地区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推进科技联合行动工作作为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科技在解决好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和统筹畜牧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把推进科技联合行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科技在应对农业环境污染中的支撑作用;要把推进科技联合行动工作作为重要载体,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为行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要充分发挥行动中各级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协同创新力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联盟在协同作战机制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示范推广力度;要把行动中的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切实把京津冀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科技联合行动引向深入,为我国现代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会议阐述了推进科技联合行动“1+3+9”的工作模式,对下一步深入开展京津冀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科技联合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
(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