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鼓励创新 粮改饲实施方式
本报讯 “鼓励探索粮改饲政策落实新方式。”日前,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调研员李大鹏在2017饲料原料暨粮改饲论坛上介绍。
截至目前,粮改饲政策已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中央补贴3亿元在10省区30个县启动粮改饲试点。2016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7个省区的121个县,补贴资金增加到10亿元。今年,粮改饲政策将继续在17个省区实施,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规模有望继续扩大,任务面积增加到1000万亩。
粮改饲,起点是粮,方法是改,目标是饲,关键是用。据了解,2016年试点地区落实粮改饲种植面积678万亩,约减少籽粒玉米339万吨。改种的饲草料中,全株青贮玉米占613万亩,高粱、苜蓿、燕麦等其他优质饲草料64.9万亩。据测算,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平均每亩增收348.3元,这项政策去年共计为种植户增收21.4亿元。
李大鹏介绍,粮改饲工作以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为主要补贴对象,兼顾社会化服务企业(合作社)。鼓励地方管理部门探索引入融资租赁、金融租赁等方式促进大型收储设备应用,提高收储效率和质量;鼓励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专业收贮企业开展跨区收储(全株青贮玉米)。
针对一些地方管理部门担心跨区收储挤占本地粮改饲资金的问题,李大鹏称,大型养殖场和收储企业跨区作业,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发挥规模化作业优势,实现粮改饲总体目标。从县、市到省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有一定的统筹考虑,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为市场主体创造好条件。
(章勇)
“五一”假期旅游总收入791亿元
本报讯 据国家旅游局5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天气晴好、产品供给丰富、市场秩序及公共服务保障全面加强等因素综合影响,全国各地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
“五一”假日期间,各地旅游市场供给正发生积极变化——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以往景区型产品一家独大逐渐被多样化的目的地产品所取代,园区型产品异军突起,各种新业态产品全面开花,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古城古镇游等产品持续火爆。为满足游客出行的信息需求,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还加强旅游信息提示,传播文明旅游理念。
“假日旅游管理是全域旅游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五一”假日旅游市场的火爆,显示了假日旅游市场旺盛的消费潜力。
(王珂)
甘肃首届“一带一路”
农业文化创意大赛启动
本报讯 为应对恶劣环境下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日前,由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省科学技术普及学会、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发起的首届陇尚青田杯“一带一路”农业文化创意大赛在白银市景泰县启动。
此次大赛以“创意驱动丝路农业文化传播”为主题,旨在助力提升甘肃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引导社会各界激发创新潜能,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出产丰富。主办方希望,用文化和创意手段改造当地农业,把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对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产业及对农业的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等功能进行创新,使农业各环节联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同时形成创意农产品、农业文化、农业活动和农业景观,从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吴晓燕 鲁明)
青岛成立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本报讯 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选育高抗盐和高产的水稻品种,使其在一定盐度的海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成为海水稻。5月7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成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致力于研发海水稻技术。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设立耐盐碱水稻育种及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和稻米品质与食味研究三个研发方向,力求3年内,让耐0.3%盐碱浓度的高产水稻亩产量达到300公斤。
该中心由青岛市政府、李沧区政府与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实验基地设在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占地40亩,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米,实验田块12个。
目前海水稻研发试验基地已完成播种工作,已播种147份海水稻,进行耐盐碱水稻筛选,第一代海水稻预计今年11月面世。
(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