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质增效惠“三农”
江苏镇江农商银行开展劳动竞赛出实效
姚 叶

    江苏镇江农商银行根据“提质增效惠‘三农’、倾情献礼十九大”的劳动竞赛精神,积极动员,认真落实,紧盯考核“方向标”,鼓励员工全力以赴,做实“四大板块”,力争竞赛活动取得成效。

    坚持不懈践行“普惠金融”

    全力“做小做散”。一是推进“阳光信贷”走访活动。该行动员全体员工沉下身子,下大力气跑农户,与村委会合作,一个个电话、一户户上门,做好农户信息更新调整,通过CRM系统分析梳理潜在客户名单,对照名单实施精准式走访和营销,力争提升个贷户数和总量。二是做优“闪亮萤”微贷品牌。“闪亮萤V金融服务团队”在继续潜心跑市场、定点攻关的基础上,加大对房贷、车贷、消费贷和经营贷款的营销力度。同时,结合二季度装潢、结婚旺季,加快推出“装修闪贷”“婚宴闪贷”等创新产品,借助各类活动推广造势,形成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吸引客户主动上门办贷。

    “线上+线下”拓户。一是加大“E起逛”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积极组织设计各种商户注册活动,将线上放贷、扫码申贷等直销银行模块嵌入平台,将营销客户信息、金融产品信息、网点服务信息、操作指导信息融入到平台之中,发挥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实现业务的简单化、集成化、便捷化和全天候化。截至2017年3月末,“E起逛”平台已加盟商户超200户。二是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站和一站式缴费点功能。持续优化站点布局,鼓励商户进行客户转推介,适当匹配营销激励,提高电子银行的替代率,同时拓宽客户获取通道。截至2017年3月末,该行投放金融便民POS共175台(其中农村综合服务站点150个,城区金融缴费点25户),一季度共交易10.24万笔,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76.16%。

    全力以赴抓好“资产负债”

    抓牢基础,主动营销金融产品。一是个人存款上加大特色储蓄产品“益农存”“定活通”“定利通”等产品的宣传力度;同时,积极应对存款理财化趋势,持续发行销售“润盈理财”四大系列产品,并在公交车身及电梯框架广告、广播、户外等多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打造专业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理财服务品牌。二是机构存款上持续关注年内拆迁补偿项目,联系社区和街道,力争在财政性资金的流入流出、结存和代发工资上有全面突破;继续加强与社保的沟通联系,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多办卡的同时,做好社保卡金融功能激活的推广。三是公司存款上深入企业,充分利用企业人员集中用餐时间,进企业食堂或车间,宣传代发工资、企业网银等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与支行开展联动营销,加大单位存款、活期存款以及代发工资等代成本存款账户的营销力度。

    多措并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加快个贷产品创新。开发“人伤无忧贷”为车险理赔客户送去福音;研发“公享贷”将公积金贷款的优质客户配套消费类贷款,寻找贷款新的增长点;研发“金屋顶”贷款,配合市发改委发展新型环保绿色能源,光伏发电进万村的“金屋顶”计划,根据农户安装电板新的消费贷款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通过产品对固定客户群体开展精准营销。二是继续做大贴现贷款。广采票源,提升议价能力,做大票据总量;盘活票据存量,加大票据转贴力度,确保贴现余额比例不上升。

    持之以恒推进“增收节支”

    扩大增收渠道。一是开展各类代发代收代付代理业务。继续代发涉农等各种补贴,做好代收水、电、气等的增量扩面工作,明确增收目标和重点,落实任务和责任。二是积极稳妥发展资金业务。在把控好流动性风险的基础上,拓宽同业渠道,努力在吸收线下资金上取得突破;提高资金交易频率,探索轻资本模式;积极开展投行业务,提高综合竞争力。

    降低经营成本。一是发展轻资本业务。优先将资本配置到个贷、抵押、票据等资本消耗权重低的业务上。强化存贷款利率管理,避免盲目定价利率造成恶性竞争,提升经营稳健性,提高利率定价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原始票据、报销流程、报销资料进行全面规范,确保支出的真实和合规。三是加大自诉力度。持续做好自诉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自诉知识培训,降低部分诉讼费用支出。

    不遗余力做好“欠息清收”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每月召开不良贷款清收推进会,及时通报不良贷款清收进展情况,安排专人跟进;分片督促不良贷款清收完成不理想的支行,安排专业人员至基层网点开展业务辅导;强化与法院、政府的沟通联系,推进执行过程,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的行为,针对部分影响恶劣的案件,该行行长室将成立专案小组,力争实现重点突破。截至2017年3月末,共收回不良贷款7288万元,往年息清收494万元。

    持续推进不良贷款认定工作。在实事求是前提下,确立了“三公三铁”的问责原则,公平对待、公正处理、公开程序和结果;铁面无私、铁证如山、铁案难翻,按照双线标准,对监督人和执行人严格按照不良贷款问责办法进行问责。

    下大力气强化贷后管理。按季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落实客户电话回访和实地考察,持续监控问题贷款清收处置,严控风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