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阶段,企业生存压力凸显,失信人员上增趋势明显,虽然国家开展了打击“老赖”、净化信用环境的活动,人民银行也加强征信管理,使老赖户举步维艰,但银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在实体需求减弱和信用风险增加的双重影响下,借款人诚信意识差、“担保圈”风险严重,不良贷款增多,收贷困难。
实践证明,依法清收是最佳的清收办法。但盲目起诉的结果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农商银行不但没有效益,而且还得支付大量的诉讼费。面对新常态,新趋势,农商银行如何更好地依法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不良贷款大量产生有如下原因:实体需求减弱、信用风险增加;制度执行不严,贷款管理存在缺陷。
依法收贷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点: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掌握依法起诉原则、做好诉讼前的调查工作、做好与贷户的沟通工作、做好立案的准备工作。
做好依法收贷的几点建议:
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农商银行作为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重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省级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督导县级政府协助农商银行收回个贷公用、村社不良贷款和财政供养人员不良贷款,同时组织公检法及纪委等部门联合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减少办案程序和加快审结进度,加大执行力度。
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氛围。结合国家打击老赖的治理活动和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宣传,农商银行应加快信用户、信用村等信用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
加强依法收贷水平的管理。一是贷前调查和审查时,严格对借款人本身信息资料真实性进行核查,确保举证资料真实有效。二是加强企业改制、重组程序的有效监督。在企业改制、重组期间,及时取得资产保障权,防止企业转移资产而无法举证。三是在贷款办理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确保所有信贷资料合规合法,避免借款人钻法律空子,一旦出现风险无法举证。四是明确诉讼保全管理流程,细化保全资产,借贷、担保等民事诉讼案件操作手续,以及制定诉讼时效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对提起诉讼、查封存款、案件执行等日常诉讼工作的落实。
做好诉讼保全。一是进一步发挥新民诉法中对实现担保物权内容规定,及时提请抵押物权裁定,达到风险最小化的目标,确保联社自身权益得以充分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不良贷款诉讼时效保全工作,对即将超诉讼时效的提出警告;对已超诉讼时效的客户经理进行经济处罚,责令限时整改,以此监督客户经理的清收积极性。三是明确辖内客户经理催收工作要求,签发催收通知书到人,催收过程要留有证据,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催收通知书等债权保全证明,无法签订保全证明文件的要留存影像、录音等证明资料。四是完善诉讼时效的奖惩措施,加大超诉讼时效管理力度,以此调动全员的清收处置热情,有效巩固诉讼后的防线。
做好执行工作的落实。一是化被动为主动,配合法院加大执行力度。联社安排专人紧盯案件进展情况,督促协调法院及时送达诉讼传票、裁定等法律文件,法院工作较忙时客户经理配合村干部带数码相机去完成送达工作,配合法院尽快完成案件的处置,转变消极的“等、靠”态度。二是抢占处置先机,及时保全资产。合理运用《民事诉讼法》中抵押物权的有关规定,不经起诉程序,直接向法院申请对该企业机械设备抵押物权裁定,加快抵押物执行进程。三是进一步联合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县法院,加大查封力度,确保优先受偿权益。
做好判决后的抵贷物管理工作。做好市场调查,科学的评级抵贷物资的真实价值,防止抵贷物不能变现或变现不能抵贷的现象,从而出现不良贷款“虚降”或贷款悬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