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纺织、轧钢、食品、建材等民营企业众多,被誉为福建“草根工业发源地”。数据显示,长乐市80%以上的新兴小微企业曾经借力长乐农商银行的金融力量逐渐发展壮大。同时,这也为该行市场份额稳居当地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农村金融机构专注于县域市场这一方水土,当地客户资源、商户资源丰富,是最佳的转型创新切入点。在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推进转型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本土情怀、实体情怀、担当情怀。”福建长乐农商银行董事长苏良涛向《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阐述了该行扎根当地、支农支小的担当与情怀。
正是这份担当与情怀,让持续转型创新的长乐农商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力拔头筹:截止到2017年2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10.4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3.50亿元,存款规模位居长乐市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深耕本土:相信情怀的力量
谈到“本土情怀”,苏良涛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长乐农商银行在长乐县域有着66年的发展历程,要深耕本土、坚守本土市场、突出本土特色。例如,金融支持设施农业的特色、扶持纺织行业的特色、支持个体经营的特色等,基层网点要根据乡镇特色,建立健全“一行一品”工程。
在他看来,农商银行的“实体情怀”则是指,要有深耕实体的定力、服务实体的耐心、呵护实体成长的实力。
长乐当地的中小企业家们,对于长乐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定力、耐心、实力”有着直观的体会。
每天凌晨两三点时都在蕾丝面料厂房里走走转转、检查机器有没有正常运转的林春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林春华是位于长乐市的福州恒鑫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笑言,他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工厂里看着一台台机器“轰隆隆”地高速运转,“吐”出一匹又一匹的蕾丝面料和花边。
“2006年,我们从11台机器起家,能发展到如今91台国内最先进的电脑印花机同时运转、每个月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多亏了长乐农商银行对我们的支持。不只是我们,没有长乐农商银行的支持,可以说长乐的纺织产业发展不了这么快。”他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纺织业是长乐的支柱产业,产值占长乐工业总值的65%。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乐农商银行加强与纺织企业的联系、深入营销,对有项目、有市场、有效益的纺织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对暂时困难但运转正常、付息正常、有抵押担保物的纺织企业,坚决不压贷、不抽贷;根据贷款项目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及放款方式,为当地纺织业“保驾护航”,助纺织企业平稳渡过经济下行期。
截至2017年3月末,该行纺织业贷款余额21.86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增幅2.56%,纺织业贷款户数达到1064户。
“担当情怀”则要求农商银行敢于、勇于并善于履行社会责任。
“农商银行除积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践行普惠金融精神、履行经济责任之外,还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这是农商银行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苏良涛告诉记者,该行聚焦扶贫、救灾、就业、助学、安居、社保、医疗、公用事业等八大领域,创新推广一揽子民生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 “福万通”慈善基金、长乐慈善总会长乐农商银行分会等公益平台,主动回馈社会。
迎接挑战:把握转型的趋势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银行面临业务增长的挑战:规模快速增长难以持续、效益增长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则是发展方向的挑战:面对发展新模式、新常态,如何在业务定位、发展模式上做到战略清晰、定位准确、前景可期?
苏良涛对此的答案是:在坚持“支农支小”定位、深耕县域市场的同时,实施差异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打造自身鲜明特色的转型路径。“要立足于服务,着眼于质量,着力于提高,当好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巧匠、能匠、强匠,进而打造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农村金融机构。”
他进一步向记者解读了“巧匠”的内涵。“所谓‘巧匠’,就是服务意识要强,服务对象要准,通过文优规范、流程规范、收费规范等途径,持之以恒地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建设‘人无我有的、小而美’的金融机构。”
据悉,为强化网格化管理、全面深化三大工程建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深入开展,今年3月1日起,长乐农商银行根据“普惠金融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由分管领导加强领导、包片科室紧密配合、基层网点强化村居(社区)共建活动,全行联动,为广大农民带去了便捷、舒心的服务。
“‘能匠’,则是指保持‘巧匠’精神的同时,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完善存、贷、汇、理财、外汇、电子银行、代理业务等各系列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建设‘人有我优的小而优’的金融机构。”苏良涛说。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长乐农商银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纺织企业的经营特点,紧随客户金融需求变化,推出“乐”系列特色信贷产品,涵盖企业联保、设备抵押、商标权质押、股权质押、银行承兑、抵押免评估、无还本续贷,“简易贷”等各类金融产品,切实提高服务的匹配度和产品的多样性,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纺织企业的信贷需求。
在信贷模式创新方面,该行针对经编下游企业因缺乏抵押物或担保人无法申请信用证授信额度情况,与长乐力恒集团推出信用证纺织产业供应链融资,由上游企业无偿为下游企业提供授信担保。“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推出,在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负担、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信用证及承兑汇票真实用于生产,规避了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的行为。截止到3月末,该行累计为98家合作企业授信共计2.93亿元。
“所谓‘强匠’,就是紧紧把握互联网金融、跨界经营、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以快变应慢变,探索打造开放、协同、繁荣的商业生态系统,建设‘人优我特的小而强’的金融机构,打造其他金融机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行转型创新的终极目标。”苏良涛说。清晰的转型部署已经展开,长乐农商银行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