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确保玉米结构调得动、稳得住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防范除草剂药害风险技术指导发布

    本报讯 当前,东北地区即将进入春耕春播关键时期,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落实《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有效防范莠去津等长残效除草剂对改种作物药害风险,确保结构调整调得动、稳得住,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专业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合理布局改种作物。实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地区,应根据玉米田近年施用除草剂的品种等情况,合理布局后茬改种作物。首先是连续施用莠去津及其复配制剂3年以上的玉米田块,后茬宜调整种植青贮玉米或鲜食玉米;连续施用少于3年的,后茬可调整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高粱、黍子或糜子;停用1年后,方可逐步调整种植其他作物。其次是前茬采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替代莠去津的田块;连续2年采用苯吡唑草酮、烟嘧磺隆等与莠去津复配,实施莠去津减量的玉米田,可调整种植除甜菜以外的上述各种作物。再次是前茬使用嗪草酮、乙草胺混用除草的田块,后茬可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

    二是科学选用除草剂品种。拟实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地区,应根据当地草相、土壤、气候条件,选用土壤残留期短、不影响结构调整改种作物生长的除草剂品种,避免使用对结构调整改种作物有药害风险的莠去津及其复配制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应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以及唑嘧磺草胺、异噁唑草酮、嗪草酮、特丁津等防除阔叶杂草。苗后喷施处理,应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4-D防除阔叶杂草和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吡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同时,应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处理方式,并依据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合理混用,扩大杀草谱。

    三是推广莠去津减施技术。鉴于莠去津防除玉米田杂草高效、廉价,短期内难以全面替代的实际,应推广莠去津减量施用技术,尽可能降低对后茬改种作物药害风险。壤土且墒情好的田块,可用莠去津与乙草胺等混用,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莠去津应严格控制在推荐剂量内,避免超量使用;沙土或墒情差的田块,不宜采用土壤处理方式。

    四是及时化解药害风险。因地制宜采取增施有机肥、播种前充分灌溉等措施,加速土壤中莠去津残留降解,或采用育苗移栽种植等方式,预防除草剂残留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改种作物的药害风险。一旦田间出现轻度药害,及时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对改种作物的不利影响。

    (农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