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有报道称,江苏无锡一家快递公司的分拣中心,一层传统人工分拣区货品堆积如小山;而在二层自动分拣区,大大小小的包裹被传送带自动分发到代表不同地区的收集袋中。
这套自动分拣设备是由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孵化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据介绍,使用了自动分拣设备的快递公司在去年“双十一”期间经受住了考验。每台设备的日分拣量超过30万件,每天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运行,是人工分拣效率的3倍,而出错率仅为万分之一。
这是一家长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研发,特别针对物流快递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目前是中国唯一能够生产全国产化物流自动分拣设备的企业。
据悉,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图像分析的条码扫描系统、基于自主芯片的工业无线通信系统、物流大数据分析系统和设备远程诊断系统等核心产品。研发人员还研制成功了“果蔬多源信息融合超大型分选设备”,可实现果蔬按重量、含糖量、颜色、瑕疵、形状等特征的自动分级,项目产品占据中国市场份额超过80%,可应用于脐橙、蜜桔、柠檬、苹果等果蔬的分选,替代了同类的进口产品,提升了中国农产品采后处理的水平。
专家介绍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是让每个物体实现智能连接、运行,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确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2009年国务院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和“感知中国”中心。随后,物联网被列为中国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在无锡设立了中国国家级传感网产业创新示范区。
据统计,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7500亿元,物联网盈利规模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85%为中小型企业。
为破解一般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研制功能差异性大、技术含量高传感器的难题,中国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专业研发结构——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于2014年启动了传感器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研发力量,实现网络化的传感器生产服务,打造一体化智能工厂。中心在物联网体系架构、数据交易、智能信息处理、基础软件、新型传输技术、智能集成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开展研究,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500余项。
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犹如“推进剂”,为我国快递物流业加注了快速发展、领跑世界的新动力。
(邬立望 苏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