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解农村电商“痛点”的“三字经”


    近日,有专家总结出了破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痛点”的“三字经”——关注“三农”电商:农村、农业、农民。要顺应农村电商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趋势,加快个体电商向群体电商、农村电商向县域电商的转变,推进定制化、领养化、平台化等应用,搭建综合性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打造“三农电商”,变农民为网民、农产品为网货,通过开办网店推动农产品网销进城和工业品网购进村,形成链接城乡、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突出“三产”融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以农业生产加工为基础,打通延长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推进农业与关联行业间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方式等要素的交叉渗透和优化重组,实现农产品生产种植的适度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的标准化、农产品推广服务的信息化,提升营销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市场需求驱动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加快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一体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

    引导“三品”联动

    农产品生产中种植品种是基础,加工品质是保证,农产品推广中服务品牌打造是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电商需要实现品质、品牌、品种三者的联动。从生产种植的品种源头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行“基地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规范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要鼓励企业实行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逐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农产品的竞争正逐步从价格和质量竞争走向品牌竞争。要持续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依托生产优势及品牌优势,加快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创建,全力打造农业领军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路子。

    促进“三化”同步

    农村电商发展要以大数据为支撑,推进农产品适度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制定与完善,建立健全标准监管以及对未执行标准者的处罚等体制机制。对农村现有推广服务业态进行信息化、电商化升级改造,实现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及产销对接等功能,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发展原产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直销、直供、分销及预售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

    完善农产品“三卖”

    把握农产品标准和质量,发挥电子商务实现小产品对接大市场功能,创新“政府+专家+平台+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唱响“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跨境贸易”的农村电商“三部曲”,“农产品进城”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步骤,让农产品不但要卖完,而且要卖贵卖好,卖给具有乡土情怀的消费者,助力农民创收增收。

    带动农村“三流”

    农村电子商务如果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加大农村地区物流、信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人才培训及相关公共服务供给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规范体系,引导商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破解农村电商物流“痛点”,需要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购买量较少等因素,可以采取多家企业联合设立站点、快递公司与客运企业合作、发挥邮政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主力军作用、增加政府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可有效破解农村电商融资难的问题。       

    (由之望 郑嘉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